谁将赢得未来汽车技术战?互联性:强劲的催化剂
一场围绕着互联化、电气化、自动驾驶化(甚至包括共享化)汽车的竞赛,正将各大汽车厂商推向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纽约Alix Partners公司上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7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率将由2007年至2014年间的3.1%下降至2.6%。与此同时,为了研发自动驾驶、联网、电气化和汽车分享系统,各大厂商均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成本压力。
该报告还认为,如果某些厂商没能在这四个技术领域上做大做强,那么未来十年,它们必须与其他厂商进行战略结盟,或者与更大的公司合并,否则就有可能被抛在后面。
Alix Partners公司的副总裁斯特凡诺•阿弗萨在一份声明指出,各大厂商,特别是平价汽车品牌,必须要想方设法满足研发“未来汽车”所需的研发资金和额外资本支出。
结果就是,汽车业必然将面临一次“大合并”。Alix Partners公司指出,目前很多汽车厂商通过合资和股权等方式建立了较强的联系。汽车行业已建立了16家合资企业,17个装配同盟,15个技术同盟,还有9家厂商手中握有其他汽车厂商的股权。
汽车业过去也经历过合并的浪潮,以量取胜的平价品牌曾经并购了不少高端品牌。Alix Partners公司认为,这一次将出现更多由技术和品牌主导的并购,特别是新兴的中国和印度车企可能将吃掉一些西方厂商。
互联性:强劲的催化剂
虽然这四个领域之间也是互相关联的,但互联性几乎是“未来汽车”所有方面的催化剂。根据互联汽车论坛的数据,2015年全球销售的20%以上的汽车都将包含内置的互联性解决方案,超过半数以上的汽车都能通过内置、外接或智能手机集成功能实现互联。
Alix Partners预测称,到2025年,每辆新车都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互联。这无疑意味着将有大量资金投入到车联网领域。该公司的报告认为,随着信息娱乐系统、导航、安全性等移动互联方案成为潮流,到2018年,联网汽车的市值将达到400亿美元,其中超过半数的市值将流向应用和服务方面。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光是开发新车型或研发新的动力系统已经远远不够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利润不仅来自硬件,而且将更多地来自软件以及实时数据收集与应用领域。如果没有满足这种需求,汽车厂商就有可能被擅长软件和互联网的竞争对手超越。
谷歌与苹果加入战团
苹果和谷歌是联网汽车市场上的两个主导者。这两家公司均开发了能让智能手机控制中控台屏幕的车载互联系统。只要用户将智能手机插入汽车的USB接口,手机里的音乐、地图、导航和精选应用就能被集成到中控台。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