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能源汽车影响 汽车业的转型不可阻挡
“伴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型和变革,由新能源汽车大发展所引发的汽车业新一轮转型升级,正日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新潮流。”近日,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发布的《转型的智慧—互联网创新思维下的汽车产业发展探究》(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未来汽车产业将面临颠覆性变革。互联网企业正加速布局汽车产业链各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生态系统,以及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竞争的格局已初现端倪。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速开始放缓,五年内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1000万辆,达到17200万辆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2015年,全球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陡增至55万辆,中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到33.1万辆,不仅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中占到60%,而且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1.35%,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
业内外普遍认为,销量占比突破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拐点,其说明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并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特别是,燃油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却在高速增长,近两年的年增速都保持在300%以上。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为未来汽车向着智能网联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也引起资本市场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尤其是2015年以来投资者跨界进入的案例不胜枚举。“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从规模和技术上都取得较大的进步,汽车产业向电动轮的转型也为新进者跨界而来降低了门槛。
因此,《报告》认为,伴随着传统汽车制造商与外部投资者的大规模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必然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由新能源汽车大发展所引发的汽车业新一轮转型升级,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正日益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新潮流。
未来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竞争格局已形成
《报告》课题组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认为,未来汽车和互联网技术与理念相结合是大势所趋。“那些最终掌握了未来智能汽车核心技术、更好地洞察市场的真正需求、找到产业发展有效模式的企业,将是未来电动智能汽车的主力军。”
而一些之前与汽车产业并非太多联系的其他行业企业,很可能因为在动态中拥有了新型电动汽车产业中领先的关键要素,从利基市场做起,不断突破,最后实现赢者通吃。
《报告》认为,一个巨大、剧烈的产业变革时代,其实已经在汽车领域拉开了帷幕。并指出了未来参与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竞争的六种类型企业。
第一类是传统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如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等。国有汽车制造商倾向于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获取车联网、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各司其职、取长补短。
第二类是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如日产、奔驰、宝马、丰田、通用汽车等。相对于国内企业更愿意发展纯电驱动的路线,国外厂商有各自的研发和量产计划,技术路线更加多样;在发展模式上,与国内企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高投入、扩产能的做法也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类是民营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如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如比亚迪涉足汽车电动化相对较早,拥有丰富的量产车型,在全球的产销量、运营规模和产品覆盖范围上来说,表现也较为突出。
第四类是汽车业内人士新创的汽车公司。随着电动汽车逐渐由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移,一些汽车从业人员都加入了创业浪潮中,形成“圈内人创业,圈外人财务投资”的合作模式。目前此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有望于2016年取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第五类是从互联网跨界而来的企业,如特斯拉、乐视、蔚来等。吸引大量汽车从业人员广泛参与整车的设计与制造,形成“圈外人创业,圈内人打工”的合作模式。如特斯拉从高端跑车做起,2015年全球销量已突破5万辆。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