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将助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借势打开私人市场

新能源汽车在“绿色奥运”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作为奥运期间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向全国民众乃至世界民众展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推介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契机。

冬奥将助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借势打开私人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汽车技术赶超世界汽车强国的一次机遇,对于上月申办冬奥成功的北京来说,未来几年,随着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开展,新能源汽车势必又将在国家和北京市政府的推动下,进一步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助力新能源汽车 示范运行

  “绿色奥运”是世界各国举办奥运会都要秉承的理念。新能源汽车在“绿色奥运”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作为奥运期间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向全国民众乃至世界民众展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推介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契机。

  普天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丁俊坤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是向民众宣传推介新能源汽车的绝佳机会,按照以往的惯例,奥运会期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接送运动员的主要交通工具,无论是路面行驶还是电视播放,都会增加民众接触、认识的机会。

  除了类似广告的宣传效应,丁俊坤认为,政策优惠也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按照以往惯例,北京冬奥会期间很可能再次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政策。”丁俊坤解释说,“这时,新能源汽车在政策面上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从出行方便的角度来看,民众会更青睐新能源汽车,增加了该类车型的吸引力。”

  在丁俊坤看来,奥运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集中展示新能源汽车的机会,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会使民众更加信任新能源汽车;同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需求也会有所增加,企业产销量也会得到有效拉动。

  一位业内人士很认同丁俊坤的说法,他认为,奥运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奥运会是万众瞩目的盛会,其示范、展示的效果会远远超过普通的发布会等类似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良好的汽车性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未来很可能借助奥运会的契机,进入市场需求拉动阶段迎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

  车辆能源供应 有方可依

  按照历届奥运会的惯例,在北京冬奥会上新能源汽车极有可能再次承担运送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场地工作人员、观众和物流后勤服务等任务。那么,这些车辆的能源供应问题需如何解决呢?

  记者电话采访了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教授,他告诉记者燃料电池汽车如果在奥运期间承担运送任务,具有一定优势:有耐低温的性能、绿色环保。“一般有两种方法解决氢燃料电池客车的能量供应,一是建立加氢站,二是通过移动加氢站解决。”

  王健对记者说,他更看好奥运会期间使用移动加氢站,相对于固定的加氢站,移动加氢站的成本更低、灵活性更强;固定的加氢站建设成本太过昂贵且存在安全隐患,在燃料电池汽车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移动加氢站是最佳选择。

  对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记者采访了普天新能源的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一般充电也会有两种方法解决,一是换电,二是充电。“目前北京换电站比较少,因为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大型充电站可以承担奥运会专用大巴的充电任务,100kW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大约在1小时能够充满。”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大型赛事或会议的加氢站、充电站建设都会制定相应的规划,按照规划选取合适的位置,并解决用地、用电等一系列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距离冬奥会的举办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汽车在技术上都会有较大发展,加氢、充电的便捷性上或许也会有所提升,“尤其动力电池的性能或许会有长足发展。”

  车企已开始 “摩拳擦掌”

  当第24届冬季奥运会最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承办时,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开始在微博、微信上展开话题营销的攻势,运动品牌主打冰雪运动,豪华品牌主打雍容舒适。北京新能源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景光认为,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届时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重头戏。业内普遍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企将成为冬奥会最大的受益者。

  早在冬奥会花落北京之前,很多车企就已经开始在京津冀布局。7月,张家口市与福田汽车集团签署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合作协议,宣化区将承接北汽福田北京厂区部分产业转移,项目总投资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协议中除了将北京工厂的泵送机械、起重机、渣土车业务搬迁到宣化,并新增动力和储能电池业务,在宣化北山工业园区形成“福田汽车产业城”。

  在商用车领域,比亚迪的动作更加迅速。今年5月,比亚迪在承德兴建中小客车产业基地,7月与天津公交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复活天津本土大客车品牌“金马”,8月与北京环卫集团联手打造专注于纯电动环卫领域的专用车公司。同时,合资公司打造的首款16吨T8纯电动洗扫车在北京正式上市,成为继去年2月纯电动汽车e6、腾势进入私人消费市场后,比亚迪再次打入北京市场,并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在乘用车市场,诸多车企也在想尽办法扩大产能,以满足未来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8月中旬,北汽新能源莱西项目历经15个月筹备即将竣工投产,这将极大缓解目前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大兴采育基地的生产压力。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王可峰告诉记者,莱西基地不同于采育基地,它拥有四大工艺的全部流程,对北汽新能源丰富产品线,提高产能具备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