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巨头逐鹿 大有可为的智能汽车市场路漫漫(2)
国家有要求,行业便有需求。那么,相关的利好政策自然也就少不了了。这个时候,不管是老牌公司,还是新创企业,但凡能借得政策东风之势,必有企业发展之机。
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繁衍商机重重。
伴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推进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的周边辅助产业发展颇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之势。目前,已经有许多成熟的辅助驾驶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之上,如智能雨刷,可以自动感应雨水及雨量来控制开关和频率;自动前照灯,在光线不足时会自动打开;智能空调,通过检测人皮肤的温度来控制空调风量和温度;智能悬架,也称主动悬架,自动根据路面情况来控制悬架行程,减少颠簸;防打瞌睡系统,用监测驾驶员的眨眼情况,来确定是否很疲劳,必要时停车报警……这诸多的衍生产品线,无不蕴藏着商机无限。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节能化和车联网发展趋势,还推动了汽车电子万亿级市场不断扩大。根据德勤测算,2016 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将达到2,348亿美元, 2012-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9.8%。2014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总规模同比增长 13.8%,达 579.2 亿美元。而在接下来的2016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以两位数增长,有望达到740万以上。在消费电子增长势头转弱的情况下,汽车电子市场将有望成为电子行业新的增长点。
智能汽车领域的市场机会不仅存在于横向的辅助产业设备中,同样也滋生于车联网的纵向产业链相关环节。如上游的元器件和芯片生产企业,中游的汽车厂商、设备厂商和软件平台开发商,以及下游的系统集成商、通信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据《2015年车联网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62.8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11.3亿美元,即2015-2020年间全球联网汽车产品的销售将增长近4倍。
智能汽车发展的前路漫漫
智能汽车产业前景可观,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基建设施、安全保障、法律和道德规范等各方面情况发展不完善带来的制约和禁锢。
首先,智能汽车要真正像人们所预想的那般“智能”地运行,需要有相应的智能交通设施建设为基础。例如由于无人驾驶汽车靠传感器感知路面障碍,或者通过4G/DSRC与道路设施通信,因此需要在交叉路口、路侧、弯道等布置引导电缆、磁气标志列、雷达反射性标识、传感器、通信设施等。如若这些都不能得到实现,那么智能汽车的发展可谓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途停留于纸面,空谈。
其次,智能汽车所依赖的智能信息系统的安全尚令人担忧。据媒体报道,在一次网络安全大赛中,一名14岁的黑客利用从RadioShack购买的价值15美元(约合人民币96元)的电子元器件组装了一台设备,便能远程开启汽车车门、发动引擎,通过车载音响系统播放其手机上的音乐。
近年来,更有多起智能汽车被黑客入侵事件让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乌云平台曝光了比亚迪智能汽车的一个漏洞,通过该漏洞,黑客可以编写程序获取任意车主的信息如姓名、车牌号、车架号、身份证号、第二联系人姓名、手机号和控制密码;甚至还可以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利用电脑于两分钟之内完成远程开锁、鸣笛、闪灯、开启天窗等行为。
无独有偶,国外大牌汽车厂商也是频频被曝安全漏洞。今年1月,德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宝马汽车公司的“互联驾驶”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利用这一漏洞可在几分钟内无线开启汽车的车门;7月初,路虎揽胜因车载系统的漏洞可能导致车门被远程开启。
这一系列的安全事件,无不让人对智能汽车的安全心存芥蒂,也让整个行业认识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兴威胁。正如全球科技与管理公司Battelle首席科学家阿努贾·孙纳克(Anuja Sonalker)所言,“汽车厂商会意识到,攻击汽车的门槛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得多啊,而且并非只有工程师才能够攻击汽车。”
除安全之外,由智能汽车引发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也令人堪忧。可以说,目前,全球的法律系统还是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步伐的。比如,当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发生事故时,责任如何鉴定?驾驶员的责任,还是应该由汽车厂商、软件提供商负责?再者,无人驾驶技术在设计程序中便是将保护车辆和车内人员作为第一要务,这在现实操作中很可能将涉及到交通道德问题。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