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海南宣读《共识》 力争2025年纯电动车完全市场化(2)
♦下一代探索 “只冒烟不起火”的电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一直备受全球汽车产业关注。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均提出,重点支持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电芯、系统等技术研发,并将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作为关键指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指出,中国动力电池“总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不足”。为此,他提出了数项发展新一代动力电池的共性技术,例如阴阳离子协同电荷补偿机制与相关材料技术、电池安全技术、长寿命柔性电池技术、反应界面构建与调控技术、电池回收技术、低成本电池材料与技术。
在能量信息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吴锋认为,未来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使电池系统寿命接近单体寿命;实现电池系统从模拟到数字的创新;发展智能电池,研发自主供电传感器系统和半导体化的电池单体。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
企业方面,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王牌,宁德时代电池技术的进展颇受关注。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介绍,针对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该公司有六大解决方案:一是高镍+硅负极,高压无钴和无金属体系;二是15分钟的快充、9分钟的快充;三是超低温电芯、变频自加热;四是里程寿命达200万公里/16年的电池;五是无贵金属梯次利用;六是高安全电解液,热扩散隔离(NP)。
安全对于电池来说至关重要,曾毓群透露,借助高安全电解液、热扩散隔离等创新技术,宁德时代新开发的电池产品已经可以做到不起火、只冒烟,计划今年年底量产应用,只是成本高一些,仅用在部分高端车型上。虽然成本高,但他强调:“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已经没有问题了。”
LG化学全球首席执行官辛学喆
“目前LG化学动力电池的总产能为130 GWh,2023年包括圆柱电池在内的产能将扩大至250 GWh。”LG化学全球首席执行官辛学喆透露,电池能源解决方案是LG化学增长最快的业务,预计今年将达到90亿美元,并在未来5年内达到300亿美元左右,且该公司正积极开发包括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在内的下一代电池。
♦2030年电动化与5G及绿色能源等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和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次大会名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但从现场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及企业高管的发言来看,智能网联已经有些“喧宾夺主”,从中也可以看出电动化已经在与智能化、共享化叠期发展,加速融合,产业链不断拓展,亟需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城市规划等行业更紧密地跨界协同,共同构建产业新生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和谊建议,我们需要打破传统造车思维与逻辑,打造可移动的高端智能网联平台。
“汽车行业将积极加强可再生能源与V2G技术应用,推动构建‘绿色、智能’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拓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场景,扩大共享出行服务规模,推动与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对此,《共识》指出了发展的具体方向。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
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指出,保时捷正在不断推进车辆的数字化和电动化发展,未来五年将在数字化、电动化领域持续投资150亿欧元。Stefan HARTUNG则表示,未来汽车所有的功能都将由强大的车载计算机控制,这也是博世成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原因。
曾毓群也有类似想法。他指出,电动化是大势所趋,能源变革、政策驱动、消费升级、基础设施、车企转型也非常重要,而宁德时代的三大基本发展方向不动摇,一是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即用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二是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即用动力电池替代石油;三是全面电动化和智能化,例如无人矿山。
“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新能源汽车、5G通信、人工智能引领能源和交通革命,可以说是拥有万亿级别的市场。”曾毓群表示,“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深度融合,这基本上是2030年要实现的。”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