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能不能扛起政策的重托 解决性价比劣势还需时日(2)
记者从2017上半年上市汽车企业净利润情况来看,吉利汽车净利润为43.44亿元,同比增长128%;众泰汽车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436%;比亚迪在上半年新能源车政策不明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营收微增。
销量高、政策好、市场需求旺盛……这样的新能源车市场,又有哪家车企会不爱呢?
然而,作为一个发展百余年的产业,汽车市场的生存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躺在政策上发展的市场,都不会太健康。
很快,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占据明显优势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即将全面来袭。记者了解到,国际汽车巨头及零部件公司也集体转向了新能源车市场。
沃尔沃宣布,到2019年每辆车上都将装载上电池;而林肯、捷豹、路虎也已宣布旗下所有车型要全部进入电动化;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博世,宣布将旗下用于燃油车的启动机、发动机业务抛售,卖给了一家中资公司。
10月5日,日本东芝公司宣布开发出新一代电动车专用锂电池,快充仅需6分钟,车辆最终行驶了320公里。
显然,这些举动并不是巧合。
面对市场上的“狼来了”,早已习惯享受政策福利的自主品牌车企,能否承受得住考验,成了一个难题。
解决性价比劣势还需时日
“最迟到2025年,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传统燃油车。”展望未来新能源车发展,陈清泰表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将进入快速的此消彼长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太慢。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将以越来越大的力量推动消费转型。换言之,将会带动更多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车。
现如今,虽然新能源车销售如火如荼,但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如果新能源车期待更好发展,在补贴政策退坡下,解决新能源车价高质低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无论何种车型,价格始终都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为了尽快投放新能源车型进入市场,大部分由汽油车同平台改装纯电动车型。比如,华泰新能源iEV230与华泰路盛E70一致、海马M3的电动版车型与老款M3相同,虽然外观相似,与汽油版往往相差多达几万元,享受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后,终端价格仍没有优势。
因此,虽然打着补贴消费者的旗号,可广大消费者享受政策福利的程度远不如看上去那么美。
这样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自主车企的注意。
今年以来,随着技术领域的提升,通过不断改造和提升,新能源车型整体性能有了一定提升。比亚迪宋DM、腾势400、新帝豪EV300等车型,在产品做工与设计等方面已经超越其原型车。不过,与市场上众多车型相比,这样的车型实属凤毛麟角。
减少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需要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国内外的竞争,目前无论对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都面临着上述同样的问题。
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在政策扶持上“推了一把”,接下来如何通过技术的持续改进以及产品方面找准消费需求,正考验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国的经济技术、产业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握得当,中国可能通过电动汽车的发展,在赢得未来上取得更大的优势。”陈清泰说道。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