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自检 天津清源新能源车经销商遭遇质检罗生门(2)

质量检测罗生门 孙福此后的努力证实了天津清源律师“告到哪里都没用”的说法。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成立,由

  质量检测罗生门

  孙福此后的努力证实了天津清源律师“告到哪里都没用”的说法。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成立,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蓝天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共同投资组建。

  作为天津清源的最大股东,总部位于天津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少数几家可以从事汽车质量检测的国家机构之一。

  “我试图找其他国家承认的专业测试机构对这些车重新做质量鉴定,但是没有人给我做。”孙福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国家级汽车研究机构负责人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孙福不可能自己找到其他机构测试。

  “咱们国家的汽车测试机构就那么几家,他们之间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互相不会伤了和气。自己检测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是国内汽车行业目前最大的弊端,中国整体汽车质量上不去,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上述负责人说,“国内拥有汽车质量评定资质的机构屈指可数,而且地缘现象显而易见。上海的主要为上汽服务,长春的主要为一汽服务……所以在国内,上得了新车目录的汽车,基本都是自己给自己做的质量测试报告,而工信部那边只认报告不认人。”

  据此负责人介绍,在我国只有进入“新车目录”的车辆才能上市销售,而“新车目录”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监管,长此以往形成了“自己检测自己”的荒诞局面。

  “这里面更大的问题就出在了质量问题上,出现问题的时候,能说车辆有问题的机构就这么几家,就算是法院强制鉴定,也只能针对质量方面说一批车有问题。”上述负责人称。

  孙福发现,尽管监管汽车产业的国家级部门有13个之多,但每个部门能够对汽车质量做出判定的依据,只有车辆质量报告。因此,无论到哪里申诉,永远逃不出天津清源大股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天津清源出具的那份检测报告。

  就此,《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天津清源公司总裁办公室,希望能够向厂方核实相关情况,但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没有接受采访的义务。”

  监管者的无奈

  “自己给自己做检测,有了这份报告就能生产汽车上市,还能拿到国家补贴,生产质量这么差的车,根本就是在骗取国家补贴。”对天津清源的电动车项目,孙福给出了自己的判定。他的依据是2014年末,天津清源电动车的销售人员对售车的渴望。

  根据孙福与天津清源签订的车辆销售协议,该车销售给孙福的单价是1.17万元。但据公开资料,该车的实际销售价格在6万元左右。由于该车进入了新能源车补贴目录,因此分别从国家、天津市两个不同层面取得了约2.5万元补贴,两项合计每辆车的补贴价格接近5万元。

  在车辆出现质量问题后,如果汽车企业选择退车,昔日售车补贴将怎样处理?

  针对这一问题,工信部装备司一位从事相关工作的负责人私下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出现骗补问题,责任的确在工信部,但截至目前,工信部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据孙福介绍,在天津清源同意退车的时候,其车辆也不是按退车手续进行,而是将问题车辆转售给天津清源指定的接收者,以二手车销售的方式为孙福挽回损失。

  上述工信部装备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孙福反映的情况属实,天津清源方面的确涉嫌骗取国家及地方的两级补贴,但在法律层面上没有可以成为其执法的客观证据。

  “这就像他的车能进入新车目录是一样的,根据法律,我这边能认定的只有检测报告,就算检查我也只能查他送来的样品车,样品车都是合格的,他日后批量生产,为了节约成本以次充好,我真的是没有办法。我们处在这个位置上,整天被老百姓骂,我们真的很难受,有苦说不出,从心里我也想改变这个局面;但是在现在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政策的体系里,这取证真的太难。”工信部装备司负责人一番话道出了整个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