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巨变 物流业转型商用车新机遇?
众所周知,在今年车市整体遭遇的衰退寒潮中,商用车市场受伤尤其惨重,各大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遇以摆脱困境。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的快递与物流运输业正在飞速发展,对商用车市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那么,车企应当如何利用这一新兴行业的车辆需求而走出泥沼?物流运输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又将为商用车市场格局带来怎样的改变?
11月13日,众多商用车行业和物流运输业的供应商、用户以及业界专家齐聚武汉,在2015物流与运输车辆高峰论坛上,以“物流业转型对车辆的新需求”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互联网时代的巨变
“物流行业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因为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产能过剩的出现,供给已经无法主导经济发展,现在要看需求的‘眼色’——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需求导向的时代。”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在分析当今物流业转型方向时表示,“个性化、多元化和快变化成为了需求的新的主要特点,产品和服务已经到了体验经济的时期,而体验因人而异,意味着市场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变得非常复杂。”
在戴定一看来,大工业时代的标准化、规模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差异化、多变化的需求,原有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和需求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之间出现的矛盾,就是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因此,全世界都出现了相似的产业革命难题,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国叫‘中国制造2025’。那么机会在哪儿?就在互联网。”
具体来说,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至少三方面的巨大改变。
首先,互联网带来的互联互通交流颠覆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以权力和财富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在此之前,人类社会的政府、企业、医院、学校等各种各样的机构,都是建立在权力和财富的基础之上的垂直化管理体系。这种方式曾经在工业化时代里促进资本集中以及大规模的企业巨头的产生,而追求权力、追求财富的发展方向,甚至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围绕着权力和财富的争论与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互联网以其非强制性的、互利双赢的链接方式出现,这种链接方式跨越了国家、民族、语言等等隔阂与边界,悄悄地统一着世界。这种新的组织方式具有更多的弹性和柔性,更能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和快变化的需求。
其次,互联网带来了跨越边界的创新。“目前来看,传统的分工、管理,各种行业的界限,都被互联网的链接方式打破,带来了新的发展创新。”戴定一认为,今天的所有创新都带有突破边界的形式和特点,“用跨界创新去适应多元化的需求、差异化的需求、快速变化的需求是完全有机会的。”
第三,互联网催生了基于数据的智能技术。“传统的工业化技术基本上是在替代四肢,而新的需求不仅追求效率,更需要适应性和柔性,要求更多的判断能力、感知能力,因此出现了智慧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戴定一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所以新的时代里,技术是要努力地替代大脑,去感知、分析、判断、应对、决策乃至学习、积累,跟人的界限越来越少。”
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那么,互联网带来的组织方式的变化、创新方式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升级这三方面的机遇,会对物流运输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一,物流行业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以前靠资本集聚的物流资源,如今通过合作方式建立网络分配,既省成本又灵活快速,符合需求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趋于平台化,不少大的企业开始以物流干线、品牌等基础设施做平台,提供一些小的客户、小的市场让员工创业,形成了支撑员工创新创业的组织架构。戴定一由此认为,物流界的企业自由合伙人模式和自由职业者的人数将越来越多。“整个社会资本积聚的组织方式也许快走到头了,未来可能不会像过去我们期待的龙头企业占天下,而是越来越多的互联互通方式,甚至是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越来越高。”
第二,平台经济的壮大。“过去依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如今越来越多地由商业机构来做。未来的发展中,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平台,可能是所有经济体里惟一能够靠规模取胜的。也就是说,社会各领域会通过各种各样平台的桥梁而链接。”戴定一表示,平台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平台这种经济实体,现在正在热烈探索之中。但在我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被忽视了,就是平台的责任,这是制约平台升级、提升的一个瓶颈。有些平台的规模已经很大了,然而责任担当方面的滞后却影响到其价值的挖掘、提升和发展。比如滴滴打车或者专车的平台,在整合资源、提供效率方面非常有效,但要想战胜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只讲效率而回避社会责任是不行的。”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