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思路对比 欧洲柴油车占主流

新能源汽车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被统称为电动汽车,包括蓄电池电动汽车或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另一类是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醇类、醚类、植物油等为燃料的各类替代燃料汽车。

现今社会,新能源一词绝对占据汽车行业热搜榜第一的位置。能源问题,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难题。其大层面上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固与发展,归到细处,又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紧密相连。而新能源的应用,有益于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紧张的敌对关系。

由于石油资源的愈发紧张,新能源一词几十年前便已进入人们视野,许多国家小批量进行新能源试验,都取得不错成果。于是人们渐渐将新能源推广目标放在占石油使用很大比重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广义上来讲,凡是利用更清洁的替代燃料或电能为车辆提供动能的汽车均可归类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被统称为电动汽车,包括蓄电池电动汽车或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另一类是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醇类、醚类、植物油等为燃料的各类替代燃料汽车。由于历史、资源、政治、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各国对新能源的认知自有一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各国对于新能源的不同理解。

欧洲:柴油车仍占主流

欧洲国家掌握着国际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并在很早之前就进行了有关节能环保方面的战略部署。就近期来看,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推出新一代OM471重型发动机,将燃油经济性在原有基础上再提3%。博世集团也在不断改进其混合动力系统,近期更是推出了第二代48伏混合动力系统,电气化方案降低15%的燃油消耗。再加上其研发的喷嘴速率数字化控制技术,从动力源头控制燃油消耗,成效显着。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思路对比 欧洲柴油车占主流

奔驰展出的OM471发动机

虽然目前新能源车辆大热,但欧洲的老牌汽车厂商貌似并不是十分愿意紧跟这一潮流。于今年10月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客车展(BUSWORLD)上,戴姆勒(DaimlerAG)、斯堪尼亚(SCANIA)、曼恩(MAN)、尼奥普兰(Neoplan)、依维柯(IVECO)等大牌厂商都携全系品牌产品参展,堪称星光熠熠的顶级商用客车盛典。但与国内车展新能源撑起一片天的情形不同的是,基本没有大厂商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推广。相比于美国沃尔沃公司(Volvo)高调亮相的纯电动客车7900,意大利的依维柯集团展示的12辆车型中,仅有一款DailyLineElectric迷你电动客车默默陈列在侧。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仅仅推出了天然气动力的新款CitaroNGT车型,但也在同时推出了该车型的柴油动力版。斯堪尼亚展出了替代燃料车型Citywide,可使用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替代燃料。曼恩集团虽然声称将电动城市客车作为最佳发展方案,以电动交通为今后发展重点,但却并没在此次展会上展出纯电动车辆,先前也只是推出Line’sCityHybrid试水。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思路对比 欧洲柴油车占主流

依维柯在比利时客车展上展示的DAILYELECTRIC

几乎所有的欧洲大牌商用车商都对纯电动汽车避而不谈。毕竟,作为在内燃机方面拥有百年基业的欧洲厂商,独家的内燃机制造技术是保证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新能源汽车的大热,尤其是摆脱了内燃机的纯电动汽车制造技术,对于其稳固自己在全球汽车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者说来,电动汽车技术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诸如续航里程、充电时长、电池容量、成本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还亟待解决,并且其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进化过程。对于欧洲传统厂商来说,与其跨进电池动力系统这一较新的领域艰难探索,不如利用手中已成熟掌握的内燃机技术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来的划算。据了解,欧六排放标准下的汽车产生的尾气已与平日呼吸的空气没多大差别,这不得不说也是一个质的跨越。传统欧洲汽车厂商也还是有其执着与坚持的资本的。此外,各大欧洲汽车厂商也在积极进行电动动力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储备与研发,无论将来态势如何,时刻做好准备,未雨绸缪也是其百年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本能。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思路对比 欧洲柴油车占主流

相比五大厂商的无动于衷,伊利萨尔等新兴品牌已迈开电动客车步伐,推出系列电动客车

美国:起步较早,混合动力受宠

美国作为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拥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以及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不稳定,经济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散到国家的各个角落。一时间国民经济受到极大冲击,美国的汽车工业也在劫难逃。危难之下,美国政府开始了将新能源作为国家今后的资源发展战略的谋划。在此背景下,美国汽车工业也紧随政策脚步,将希望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上,希望在新能源上的突破能成为振兴整个汽车工业的救命稻草。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克林顿政府就已制定了发展电动汽车的“新一代汽车伙伴(PNGV)计划”,致力于研究以电力为动能的纯电动汽车。但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诸如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过长、电池造价高、回收难以及二次污染等现如今仍然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成为了当时纯电动汽车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于是布什政府执政后,在纯电动汽车收效甚微的情况下,重新提出了自由汽车(FreedomCar)计划,放弃了走纯电动汽车的道路,转而投向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但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本控制与基础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当时也是难以解决。于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其他各国对电动汽车技术逐渐重视,各种电池技术不断发展,美国政府也再次将新能源发展重点放回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可替代燃料汽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