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陈清泉:一些新能源车企不找市场找市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是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人之一。从事电动汽车研究40余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他见证了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战略地位”的上升——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的相关补贴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这也正是他的担忧所在。
最近,在出席天津南开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天津论坛”期间,被称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陈清泉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指出,中国投入最大,发放了大量补贴,但效果却不是最好的,“什么道理?(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政府、企业跟市场的关系”。
一些电动汽车是搞给领导看的
按照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陈清泉明确说,这个数字今年“肯定达不到”,他估计有望实现二三十万辆。
这是一个一再落空的目标。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曾提出到2011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要达到50万辆,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在1月13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达到11.9万辆,其中2014年全年产量约为8.49万辆。
陈清泉说,在电动汽车推广数量上,美国、日本都已领先于中国。这些国家虽然只有几个品种,但产量很大。我国电动汽车品种数量较多,仅工信部推荐目录里的就有六七十个,但产量都不大,有的品种甚至只卖出几辆、几十辆。有些企业搞电动汽车不是按照产品而是按照样品来开发,“示范、示范,一直在示范,目的是给领导看”。陈清泉举例说,一位企业主告诉他,不搞电动汽车,要见地方长官很困难,一搞电动汽车,领导主动来考察。
他说,政府补贴那么多,有些人就靠“忽悠”拿到钱,没有心思创新,导致低级重复、一哄而上。“最好政府少管,让市场去管”,让企业用自己的钱去投资,自己承担风险。否则,政府拿着老百姓的钱去补贴企业,有的企业就会“打着幌子”来吃补贴,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还告诉记者,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十年前,我国的电池技术跟韩国水平差不多,现在韩国的电池技术过关了,领军人才也有了,要打进中国市场了。我国相比落后了很多,尽管我们有了最多的电池生产厂。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