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速电动车“上户口”而奔走呼号的四大推手

微型低速电动汽车被人们所熟知还仅是近一两年的事。在这些成果背后,不容忽视的是陈清泉、杨裕生、付于武、魏学勤等做出的努力。

随着新能源车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认知才变得越来越普及,然而仅仅是在5年前,这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在国内还要实实在在算是一种新鲜事物。尤其是微型低速电动汽车,被人们所熟知还仅是近一两年的事。在这些成果背后,最为不可忽视的,是陈清泉、杨裕生、付于武、魏学勤等等所做的努力。尤其是以近耄耋之年而孜孜以求推动微型电动车的推广普及,他们才真正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的“推手”。

陈清泉:三网融合 推动商业模式的杠杆作用

陈清泉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57-195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进修研究生,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1993年获乌克兰敖德萨理工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学位。香港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作为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创办人及轮值主席,陈清泉被誉为"电动车三贤士"之一,《Global View》杂志称赞其为"亚洲电动车之父"。

他是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人之一。从事电动汽车研究40余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他见证了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战略地位"的上升。陈清泉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实现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运输车的推广;从2020年到2030年,将通过电动汽车大规模运用,伴随氢燃料和燃料电池量上升,实现PM2.5缓解;从2030年到2050年,氢燃料和燃料电池将得到大规模推广,实施生物质燃料上升,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量50%目标。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战略地位与日俱增,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的相关补贴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而这也正是陈清泉所担心的问题。陈清泉表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补贴新能源汽车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企业为了拿补贴只进行低端重复投资,甚至反过来提价侵害消费者利益。他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走入了一个误区,"造成了过度的补贴,企业一直在等,就是看政府给什么样的政策,企业才下多大的力气"。 说到底,补贴只是一种帮助新能源汽车成长的"非常手段"。在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补贴仍有其必要性。但是,如何妙用补贴,防止滥用补贴、防止制度套利也需要政策制定者们未雨绸缪。

杨裕生:用好用活政策 低速电动车是广大消费者最需要的车

为低速车"上户口"而奔走呼号的四大推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对低速电动车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低速电动汽车符合城镇及农村市场的需求,切实解决了普通民众的出行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应大力推广。杨裕生表示,于市场而言,低速电动车既不要政府补贴,又能满足民间生产生活所用,市场潜力和需求巨大;而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不认可,低速电动车既没有"准生证",也没法"报户口",身份尴尬。因此,这种既有需求又有市场,既能切实解决民众出行问题又经济环保的低速电动车,亟需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