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曾晓安: 对电动汽车产业财政政策的三个看法(2)
在出台刺激政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发挥税收政策等工具的调节功能,提高了成品油消费税,调整城市公交车油价补贴政策,来平衡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
坚持打蛇打七寸,我们针对核心技术相对落后,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和有关部门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很多企业都参与了这项工作,支持整车和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头一次将科技奖励资金和产品开发应用挂钩,倒逼企业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我们去年还出台了针对充电设施的奖励政策,奖励的资金和城市建桩数量挂钩,由地方统筹使用,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政策体系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实施双人驱动战略,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第一是对购置补贴实行普惠制,也就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都可以享受这一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第二我们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以省为单位开展工作,并对形成推广规模的城市或城市群给予综合奖励,支持的力度比较大,对地方起到了激励作用。
政策的第四个方面,就是注重接地气,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去年年初,我们针对有的企业反映补贴力度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包括百人会很多企业和专家参与了论证,做了一些调整。对这些事,媒体的评价都是挺好的。《人民日报》旗下有一个《中国汽车报》就说:我们从10%到5%不仅仅是一次补贴数额的变化,更是一次政府主管部门对政策重新审视,及时修正的过程,得到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更接地气的结论。所以我们今年在出台2016年到2020年的政策之前,也是提前把我们的想法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再修改完善印发。
上面我说的就是我们的政策框架,基本上是初步的形成了。目前是多种手段并用,主要环节都已经覆盖到了。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以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确实出现了好势头。除了产销数量明显增加外,还有一些新的特征。第一个特点,是消费者接受的程度在大幅提高。2013年以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全国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普通消费者买的很少。新一轮政策出来以后,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大幅增加,2013年到2014年两年,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占到60%以上,这个比例是大幅提高。
第二个特点是现在地方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大部分城市都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有的是给店家优惠,有的是给基础设施加大投入,还有的是通过摇号其他方法改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杭州、上海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破万辆,北京市、江苏城市群、合肥市的销售数量也在快速提升。
第三个特点就是观念技术在进步。我们有的企业像比亚迪、北汽、江淮的产品已经完成开发上市,而且质量、性能、操控性、安全性都有明显提升。是我们目前销售的主要产品。
第四个特点是商业模式更具多样化,说明这个行业现在市场化的程度在加深,除了融资规模分时租赁的模式外,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还引入楼继伟部长推出的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这个办法其实非常好,我们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发现它可以破解资金难题,还可以引入市场主体来提高效率,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式。
这是我要给大家汇报的第二点。我们的看法就是,在这几年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框架虽然不完善,但是已经形成体系。
第三点,就是要继续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强国纷纷转身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加快破除制约因素,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就像我们今天的主题一样,创造一个好的生态,是我们共同的使命。2015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努力工作,完善政策,落实政策,争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做出我们的努力。
第一项工作,就是尽快发布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财政支持政策。刚才我提到的2016年到2020年支持政策,我们会组织相关的专家一起根据大家的意见做一些修改完善,尽快发布。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