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或达1300万辆(2)

相关政策 各国采用了一系列与推广电动汽车相关的政策。中国、欧洲、日本、美国和印度通过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多种手段刺激电动汽车采购和投资,对

相关政策

各国采用了一系列与推广电动汽车相关的政策。中国、欧洲、日本、美国和印度通过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多种手段刺激电动汽车采购和投资,对购买价格和充电基础设施进行补贴,采取燃油经济性标准等措施,包括零排放车辆任务等。

政策重点应该是逐步取消目前的化石燃料补贴。加强碳排放税收,制定严格的燃料质量要求来减少空气污染,制定和实施车辆排放要求。

促进公共采购电动车辆,可增加电动汽车对公众的可见度并可以刺激相关业务。公共采购也有助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早期开发和标准制定。

事实证明,降低电动汽车价格是刺激市场的有效政策。车辆购置补贴和车辆购置税的豁免是提高电动汽车销量最有效的杠杆。地方上还可以实施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措施,如免费停车、免费充电,以及设立电动汽车优先车道、降低过路费等。

在确保电池最大使用限度的同时,提高电池的经济价值会提高电池生产的环境可持续性。整车生产商、电池制造商、消费者或第三方利益相关方在电池寿命结束时是否拥有和负责电池,责任还不明确。应建立健全透明的全球认证体系,进行二次利用到报废的追溯机制,追踪和改善供应和处理链。政府可以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确保电池的剩余价值最大化。

2030年展望

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为370万辆,预计2020年将达到1300万辆,2030年将接近1.3亿辆。

分区域来看,中国和欧洲仍将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

这两个区域的电动公交车市场份额也高于其它地区。欧洲柴油的燃油税高于世界其它任何地区,为电力转型提供了经济上可行的早期案例。预计欧洲额外的专项支持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电动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2030年的愿景中,中国预计电动公交和卡车的总和保有量占比接近40%,而欧洲则为35%。到2030年,中国的电动两轮车和三轮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90%以上。世界其它地区也会迎来转变,但速度较慢。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的增长,充电设施的数量也在增加。配套设施的部署将首先发生在城市,并扩大覆盖范围,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城际道路网主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