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汽车市场规模或超千亿元 摸着石头过河

与传统租车相比,互联网平台让借还流程更快捷,无需人工服务;分时模式更灵活,租车不必再以“天”去计算。于是这一项目同时引起了普通市民和投资市场的关注。

微公交

资料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从当初狂抛红包的网约车,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各色分时租赁单车,我们的城市仿佛修读了一门关于互联网出行方式的课程。而就在此时,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分时租赁汽车已经站在了人们的面前。

与传统租车相比,互联网平台让借还流程更快捷,无需人工服务;分时模式更灵活,租车不必再以“天”去计算。于是这一项目同时引起了普通市民和投资市场的关注。

现状

几家企业都处于初级阶段

近段时间,深圳人的朋友圈被“15元租奔驰车”刷屏,这则推广内容来自分时租赁汽车公司T O G O,这时他们刚刚入驻深圳,还在试运营。但是深圳人的热情倒是让这支北京的团队颇为意外。

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深圳早在2014年初已有分时租赁的汽车出现,而且和T O G O一样使用的也是奔驰sm art汽车,就是戴勒姆旗下的CA R 2SH A R E。但是这一项目主要目的还是在为奔驰提供品牌支持,项目选择了与深圳大兴奔驰合作。市场经理熊俊辉介绍,这一项目目前并没有完全对公众开放,主要是针对腾讯这样的大客户。但南都记者发现在南山、福田CA R2SH A RE的A PP中都有可以外借的车辆。

除此之外,深圳本土还有I-G O和PO N YCA R两家分时租赁汽车公司。和外来的T O G O不同,两家本土互联网分时租赁汽车都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而非燃油车。I-G O成立于2015年,最近刚刚上线内测。据称PO N YCA R在深圳已经投放了117辆车。

但可以看到,这几家企业都处于初级阶段,甚至还在进行内测,车辆的数量有限,配套的客服、停车、充电以及加油等还未完全到位。

T O G O市场媒体负责人罗寒心透露,2017年后计划在深圳的车辆增加至500辆,I-G O则对外称拥有3000个车牌及车辆资源,也就是说在年后深圳路面将会逐步增加几千辆的分时租赁汽车。

共性

“分时”出租不再按天计算

“分时”是这种互联网出行模式的最大特点,不再像传统租车至少按“天”计算租用时间,分时意味着灵活,对时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I-G O分时租赁项目的负责人陶传凯解释,分时租车让车的使用权在用户手中,但同时具有弹性的时间调节。不少人的市内出行需要多目的地,约2-10小时的路程,例如拜访客户、办理事务等等,时间把握和体验感受以及可达性等几个方面上看,相比出租车或者网约车,分时的意义就显现出来。所以这家企业的手机操作界面上都会有精确的借还时间,按时间计费是收费标准的主要参考依据。

另一方面目前被看好的分时租赁汽车一定是建立在网联网基础上的,尤其是手机移动终端的使用,从而在借车和换车的时候不再需要人工服务。同时手机注册后,上传驾照和身份证,缴押金,就可以立即租车,“就像我们注册那些常用的软件一样便捷,而不再是去门店内填表、等待。”PO N YCA R联合创始人林钟杰说。

分时租赁还有一大趋势就是向新能源车靠拢。虽然让它在深圳一炮而红的sm art是燃油车,但这一市场的主流使用的是新能源车,I-G O主要使用车辆为比亚迪电动车,PO N Y C A R则选择与知豆电动车进行合作,租用其车辆。2014年底深圳对机动车进行限购,但是第二年5月开始电动车不再属于限购行列,这也是分时租赁逐步选择新能源车的理由。

无论哪一个平台,要想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运营和线下团队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最基础的需要包括调度车辆、清洁,处理违章、交通事故等情况。

在初期的发展中,虽然租金费用在几家企业的盈利模式中占的比例各有不同,但都极其被重视,租金涉及到车辆的使用效率,业内也会称之为“满跑率”。陶传凯和团队计算后,认为每辆车一天满跑率达到5小时就可以与运营成本持平,林钟杰则透露对于PO N YCA R的两座车,4小时是盈亏的平衡点。“我们尽量让车少停在停车场。”林钟杰说,在分时租赁外,还推出包月、包天、包夜等打包出售的计划。

在未来,几家企业都共同提到了一个还未达到的愿景:将私家车引入到平台。目前来看国内城市的汽车使用率低,闲置时间超长,有调查表明一辆汽车的平均使用时间为每天2-3小时,每天汽车的闲置率达到90%以上,而汽车的闲置时间都需要占用城市的停车场资源。这为将来这种发展趋势做了铺垫。

反馈

市民热情追、投资界热捧

有网约车、分时租赁单车的“启蒙”,城市对于分时租赁汽车的接受程度甚至有点超出了企业的预料。罗寒心透露,当天T O G O进入深圳“刷屏”的局面是他们也没想到的:“目前深圳团队还在试运营阶段,我们也是想放出声音,探测市场,没想到深圳人这么热情。”在他看来,这是由于深圳良好的互联网意识基础,市民对这样的“新鲜事”热情很高。I-G O在上线测试的几天内,车也都被迅速租借走,“很难得的是现在的市民基本上打开A PP一看就知道怎么用,这也是网约车、共享单车一波波影响的结果,对我们来说是机会。”陶传凯说。

新鲜感引发的关注,却也让不少市民由兴奋转而失望。由于几家企业都还处于起步或者试运营阶段,可用车辆数量都很有限。在南山科兴科技园工作从事游戏品牌推广的童先在上周体验了T OGO,“车很少,不太容易抢到,不过感觉很方便,尤其是我这种有驾照却摇不到号的人。”但童先生担心到春节时用车的人可能会增多,到时租车会更难,另外则是希望有更多满足全家出行需求的四座车成为分时租赁汽车。

分时租赁汽车在投资界所受的追捧同样很热烈。“不少投资者对分时租赁汽车的兴趣很大,应该说 共享 和 汽车 这两个概念本身就对资本有很大的吸引力。”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解释。但同时他发现深圳创业市场中提供分时租赁解决方案的公司多,直接落地做出行服务的反而只有几家“运营更复杂,需要有经济实力和产业协同作战。”

项目分析

A

TOGO 借还自由开放,像摩拜单车

第一个在深圳掀起关注分时租赁汽车话题热议的是来自北京的T O G O,目前深圳还在试运营阶段。

其最大亮点在于借还自由开放式,无需从固定的网店借还,同城其他分时租赁汽车还需要有固定网点帮助完成借车或者还车,而T O G O在理论上任何正规停车位都可以作为借车和还车点,这使得T O G O更像深圳人已经熟悉了的“摩拜单车”。同时它也会设置车辆更集中的网点。但实际上由于车辆数量有限,这一特点还未能展示出其优势。不过可以预见,如果分时租赁汽车可以在深圳继续发展,那么借还车的便捷性可能会成为多家企业竞争的核心,毕竟这关系到了是否能真正切实解决城市交通的痛点,而且和传统的租车公司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