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将重绘汽车业竞争格局与产业链生态

从互联网技术以及汽车业的创新技术来看,目前汽车智能化主要体现为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汽车安全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车辆互联下的无人驾驶系统等三大不同层次但又互相关联的技术路线。

车模

     汽车智能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在能耗、安全和娱乐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互联网技术以及汽车业的创新技术来看,目前汽车智能化主要体现为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汽车安全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车辆互联下的无人驾驶系统等三大不同层次但又互相关联的技术路线。

  汽车智能化的第一个层面的技术路线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与机械工程师强调发动机的性能、底盘的舒适性等汽车硬件本身不同,在IT思维体系下,智能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硬件和软件兼容的移动的信息与娱乐交互平台,也即Infotainment。目前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功能主涵盖包括娱乐、GPS导航、上网在内的一系列应用。

  汽车智能化的第二个层面的技术路线是汽车智能安全与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智能安全与辅助驾驶系统主要体现为通过电子化、数字化来实现对车辆更好的控制,代替原来由机械操作完成的、或不能完成的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系统、车道偏离警告、预测性紧急制动、夜视辅助系统、自动出库待命以及自动泊车等。

  汽车智能化的第三个层面的技术路线是的车辆互联的智能交通系统下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安全与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的终极目标是汽车无人驾驶,即汽车能够感测周围环境并通过控制装置自动行驶。但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不但取决于人与车的智能交互,还取决于车与车的智能互联,以及车与路面、信号灯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互联。只有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无人驾驶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目前的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意图借助车内网、以太网和MESH网络等三张网络,实现V2V(Vehicle-to-Vehicle)和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的互联技术解决方案,也许是未来智能交通下的车辆互联系统的雏形。

  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开放的、智能的车载终端系统平台,传感器技术及传感信息整合,语音识别技术,云计算与服务整合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远距离的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把位置信息作为关键元素的特色互联网应用技术等数字化、自动化和互联化等几方面的技术。目前来看,汽车智能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即车辆配备智能、娱乐、通信和导航等设备或者具有一定的辅助驾驶功能。而未来汽车智能化的终极目标,应是车辆互联系统下的真正自动驾驶。

  谷歌此前展示的无人驾驶汽车,严格来说也只是半自动混合驾驶技术,属于汽车智能安全与辅助驾驶系统的范围,因为它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观察”其他车辆,并使用详细的地图来进行导航,并同时保留了人工驾驶系统,且使用的是如雷克萨斯RX和丰田普锐斯等第三方的传统车辆。当然,谷歌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没有了方向盘、刹车以及油门等传统设备,利用安装在汽车不同部位的激光雷达、摄像机和测距传感器等设备,并应用事先绘制的详细精确的导航地图,再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人工智能,且完全取消了司机来实现无人驾驶,无疑是无人驾驶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汽车智能化将显著改变汽车业的竞争格局与产业链生态

  未来汽车发展的两大趋势是智能化和电动化。如果说,汽车的“换心”体现为汽车的电动化,那么,汽车的“换脑”将体现为汽车的智能化。目前来看,汽车业正处于一个由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换挡”(Shift)期,汽车的“换脑”(汽车智能化)突破临界点的速度有可能比汽车的“换心”(汽车电动化)快得多。汽车智能化必将重构汽车行业产业链的生态系统,也必将对汽车这一传统产业竞争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