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将重绘汽车业竞争格局与产业链生态(2)
首先,从需求端来说,消费者对汽车性能的要求将日益聚焦于汽车的信息服务与人工智能性能,软件服务、电信运营等行业将成为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主角之一。在流水线制造引发的汽车制造革命的过去一百多年里,汽车一直是由机械工程师主导,以封闭的体系进行生产,而消费者主要根据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等指标来选择购买汽车。而现在,在信息科技革命全面渗透汽车业的大趋势下,汽车行业“智能”革命已经开始,在行驶途中的互联网、移动设备连接性能,以及可以获取的网络服务是否丰富将成为人们选择汽车的主要考虑。可以预计,未来汽车业的竞争焦点将过渡到由IT工程师主导的软件和服务性能。
与此同时,软件服务、电信运营等行业也将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汽车正在变成终极移动设备,将成为推广互联网软件和移动通信应用服务的下一个新市场。导航地图软件、车载系统的语音识别技术等也必将在智能汽车上广泛应用。美国电子消费制造商协会估计,目前大约17%的美国家庭拥有一辆连接了通讯和安全系统的汽车。当汽车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应用介质时,必然会带动新一轮内容供应商与通信服务供应商的繁荣。
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由于无人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更多的汽车“业外”企业将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分工体系。从传统车厂与IT科技企业的竞合关系来看,以谷歌为代表的IT企业凭借强大的后台数据、网络技术、智能软件的支持,能够很好地实现车与云端的互联,必将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并不是传统的借助GPS卫星定位的“无人驾驶”,而是应用了谷歌自己研发的多种感应设备和智能软件,包括摄像机,雷达感应器和激光设备等,使得汽车能够360度全方位感应。以前的分析大都认为谷歌公司只专注于无人驾驶的软件设计,然后再授权给车企用于车载技术。但通用产品规划负责人认为,如果谷歌坚持研发其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并开始尝试自主研发汽车的设计与生产,它可能会成为通用汽车未来的强势竞争对手。因此,由于科技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理念不同,同时最尖端的IT和人工智能(AI)技术大都掌握在那些汽车业外的科技企业手里,因此未来有可能出现汽车公司与信息科技公司争夺未来智能汽车领域发展主导权的竞争。
第三,从汽车产业的国别竞争来看,未来一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传统汽车的制造能力,更取决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交通设施信息化技术等在内的产业竞争力。由于汽车的智能化离不开网络通信、地理信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等基础服务能力的支撑,汽车的“换心”与“换脑”将大大拓展汽车产业竞争参与者范围,硅谷既有可能颠覆底特律,也更有可能硅谷联手底特律颠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虽然目前无论是欧系、日系、韩系还是美系汽车制造商,都在加大汽车智能化的研发力度,但美系汽车制造商由于有硅谷的助力,有可能在未来的全球智能汽车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超越德系与日系的汽车制造商。
第四,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将对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产业链、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更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更高、行驶安全性也更好,由此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二手车买卖等汽车服务的形态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比如,互联汽车的出现,车辆状态的在线检查、在线年检、在线监控将成为现实。同时,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也将有利于解决交通阻塞、燃油成本、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美国交通部根据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能够大面积地普及V2V以及相关的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技术,交通事故将大大减少。这必然会改变汽车保险的经营模式。同时,有实验表明,采用联网智能交通技术,短途运输效率可提高近70%,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可提高2-3倍,这也必然对汽车的绿色化技术以及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战略高度支持本土车企加快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
智能汽车的出现不仅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我国应从两化融合的战略高度,在战略与政策层面支持本土自主车企加快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
一是从两化融合的战略高度积极制定促进汽车智能化的国家专项规划和政策。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仅在发动机、动力总成领域处于追赶阶段,在无人驾驶技术等汽车智能化方面与欧美及日本企业相比,战略意识与技术实力差距不小。我国一些高校实验室的无人驾驶技术与自主车企所需要的能够实现量产的自动驾驶技术存在着产学研脱钩的现象,高校、研究所实验室“从上到下”的技术方向与车企注重实际量产、“从下到上”的技术应用路线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及早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好汽车智能化的顶层设计,推动汽车智能化行业共同的技术标准的形成,制定汽车智能化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推动本土汽车企业更好的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发展汽车智能化的规划和长短期的市场策略,应及早提上议事日程。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