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政策逐渐退出 新能源汽车何去何从
近期,伴随相关政策的出台及相关企业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陆续公布,业内对201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从2015年开始,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逐步减少,而今年前两月的销售数据也显示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给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空间平添了不确定因素。
专家表示,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尚未退出的这段时间,加快研发和技术积累,生产与市场契合度较高的产品。
新能源汽车准入“闸门”将开启
2015年3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就《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再次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等公开“问计于民”,这也标志着汽车行业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车准入“闸门”进入开启倒计时。
据了解,与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11月底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的暂行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相比,《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对“纯电动乘用车”的范围进行了规定。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明确了“纯电动乘用车”为纯电动和串联式混合动力(增程式)乘用车。此外,市场广为关注的“借牌造车”等行为被明确禁止:经核准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新建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使用自有品牌。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规定的投资主体和投资项目准入条件依然很高,从这些条件来看,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更容易满足条件。”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看来,准入条件虽总体要求较高,但有望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新力量。“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的出台,有望为资质放宽勾勒出更加清晰的政策红线,避免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传统燃油车混业经营,制造技术和生产平台混用等问题。”贾新光表示。
在国家发改委就《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总量达到3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备,新能源汽车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业内认为,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推进各地区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统一、规模化发展,将对我国私人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起到促进作用,以市场需求的增长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企业规划雄心勃勃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急剧增长,加之政府对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不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的发展信心满满。上汽、长安、北汽等企业纷纷发布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近日,在上汽与汽车服务公司云峰集团签署战略协议时,上汽负责人表示,2015年上汽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约为12000辆,较去年提升4倍。此外,上汽将联合多家充电桩企业进行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改善新能源汽车车主的用车环境并提升服务。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