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电动车万亿市场 “国民车”缘何跑在政策前?(2)
“反对的人主要有这么几种观点:一个是认为中国的道路已经很拥挤了,如果再放这批人进来,那中国的道路就会拥堵不堪;还有一种则认为,这种车上路的话隐患比较大,比如影响交通秩序啊、造成交通事故啊等等;另外还有一批人觉得,这种车使用的是‘垃圾技术’,如果支持其发展,那就会遏制我们正规的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理事长、电动汽车百人会微型电动车课题研究组组长,付于武对小型电动车当前的处境颇有感慨。“当我真的去到农村看的时候,我感觉到这种车真是给农民兄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很多农村那简直是一家一辆啊!充电方便,使用成本低,舒适性好,有的农户家里也有农用车,但是现在不怎么用了,就用这个电动车。而且农村的公路,有时候跑出去老远都见不着一辆车,跟我们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老用城里人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产品),你得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和尊重市场。”付于武不无激动地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看到这儿,许多人可能会心底一凉,产生一个疑问:既然面临着政策风险,那这个产业还有得搞吗?
时风的态度显然是“可以大搞”。刘成强曾借用马云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一疑问:“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诞生的过程中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正因为阻力,才是你的机会,才需要你用企业家的精神去影响、去沟通、去传递。创新一定要走在机制之前,走在社会制度之前。”他说,小型电动车现在正是走在了制度的前面,有风险,但更有机遇。而他的目标,是要把时风电动车做成中国电动车第一品牌。
历史在其前进的步伐中,总是带有某种相似性。回顾时风的发展历程,似乎很能佐证这一点。熟悉的人应该知道,当年时风的起家产品——农用三轮车与今日小型电动车的处境,是何其相似:市场需求旺盛但政策标准缺失;支持声与反对声此起彼伏,陷入巨大的争议之中。但彼时的时风却坚信农用三轮车的存在价值,坚信这种产品是能够切实解决农民问题、真正为农民所需要的,并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这一产业。事实证明,时风的坚持是正确的,农用三轮车不仅造福了亿万农民,而且成就了时风今时今日的地位——年销售300多亿的农机巨头。
而这一次,面对相似的情境,有过“赌赢”经历的时风集团,显得更为自信。当然,自信一方面来自历史经验,另一方面也源于自身的实力:胡金星向记者介绍说,时风集团已经建设了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投巨资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引进了多台数控加工设备和机器人,形成了年产20万辆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建成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检测中心和整车试验场,购置了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对锂电池等关键零部件进行检测,保证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我们还拥有时风中央研究院,掌握了整车集成技术、行业一流的纳米高精电机技术、信息化智能控制技术、高端线束设计制造技术等,还自主研发了高效交流驱动系统、蓄电池成组应用管理系统等等,可以说时风生产的产品完全能够达到汽车的标准,与那些小厂家甚至家庭作坊相比,质量有保障。”他自信满满地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尽管国家的态度尚不明朗,但事实上,已经看到这个万亿级市场机遇的人并不在少数。除了时风,近年来在小型电动车领域还崛起了唐骏、雷丁、陆地方舟等一批骨干型企业,而吉利、比亚迪、众泰等诸多传统汽车企业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或合资或单干,抢占市场。此外,这一领域还涌进了难以计数的小企业和小厂家,在时风集团所处的山东地区,甚至还有许多小家庭作坊,几个人敲敲打打地组装着这种市场火爆的小型电动车。但他们生产的产品没有质量保障、问题频发,一定程度上这也成为小型电动车产业饱受诟病的原因。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0多家小型电动车生产企业,形成了年产100万辆的生产能力。无疑,小型电动车在实际上已成气候,似乎只待国家政策的闸门一开,便可席卷神州大地。
中国的“国民车”?
付于武不久前去日本的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考察,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阳春白雪”的传统汽车企业,现在竟然也在生产这种“时速八九十、乘员两三个”的小型电动车。“我问他们为什么要生产这种车,他们说因为有市场需求。还有几个外国汽车界的朋友跟我说,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低速电动车。你看,连外国人都看清楚了,我们自己却还没有完全理解,完全看透。”付于武略带焦急地说道。在他看来,低速、短途的小型电动车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完全可以变成一个大产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可以推动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带动新兴电池技术的发展,将规模优势化为比较优势,最终助力整个电动汽车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
事实上,小型电动车的诞生带有某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属性,它是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而出现的,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联系。付于武说,中国有发达地区,也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市场,不同地区的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种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市场本就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一刀切”地认为小型电动车低端而遏制其发展、直接去生产高端的电动汽车,这不符合经济规律。而且在他看来,目前所谓“正规”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从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是从使用的便捷性上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最终达到纯电驱动,但是我们不能一辆大客车背着四五吨重的电池。所以电动车什么时候能够取代燃油车,这是一个挺大的命题,其中有着不确定性;低速电动车的发展当然也有不确定性,我们只是知道当下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当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新的需求,到那时再去满足新的需求,这就是我们历史的规律。”付于武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已有十几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小型电动车的管理办法。当然,各地具体的标准和政策不尽相同,但这似乎正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看来,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交通状况非常不同,似乎并不能用一个政策来解决小型电动车所有的问题。“我一直在想,对于小型电动车这个产品,(中央政府)可不可以给予各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弹性和空间,由地方政府来决定这种类型的车是生存还是死亡。那国家管什么呢?就是要给予其合法的身份,无论是将其按照汽车管理、按照摩托车管理,还是新设立一个类别去管理,总之是要把对它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尤其是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付于武看着记者,若有所思地说道。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