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洗牌压力下 全面解码国轩高科制胜之道(3)

从实验室到切切实实的产业化,必须以持续创新的能力为坚实基础。 正因如此,近年来,国轩高科投入数亿元建成电池研发实验室,并陆续在美国硅谷、

从实验室到切切实实的产业化,必须以持续创新的能力为坚实基础。

正因如此,近年来,国轩高科投入数亿元建成电池研发实验室,并陆续在美国硅谷、克利夫兰,日本筑波等地建设国际研发中心。同时积极同哥伦比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合作计划,未来5年,这些世界一流的大学将为国轩高科培养出300名国际化尖端人才。

国轩高科在三元新锐的创新路上,越走越宽。

下线:一出手时即成风景

有了金刚钻,才能揽下瓷器活。

工匠精神,不仅仅代表着精进和专业,更代表着对市场需求的高效回应,其本质是对产品,对客户,对市场的高度真诚。

对于国轩高科这样一家高技术型企业来说,回应市场,是自然的反应,是“上下同欲者胜”的惯常结果。

在业界,这样的结果有个专有名词,叫“国轩速度”,具体来说,就是国轩高科近年来几乎每年新建三到四个生产线,上马一批项目。同时,也有相应的产品下线。伴随庐江公司一期3000吨三元正极材料产线的投产,合肥总部4GWh的三元电池生产线也在9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果说2016年11月国轩高科年产1GWh的首条三元锂电池生产线在青岛莱西新能源产业园正式投产,是国轩高科第一代三元电池,合肥总部第二条1GWh三元电池是第二代产品,合肥经开区项目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三元三代电池。

青岛莱西,如国轩三元电池的一块试验田,播种,收割,引领着三元布局逐步走向深入。

“目前,众泰EM11 、M12E 等车型的订单是满负荷生产,供不应求。”国轩高科销售管理部经理杜文件认为,尽管受产能限制,当下的市场数据并不亮眼,但可以预见,随着国轩高科合肥经开区50Ah电芯即将投产和高镍三元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以及奇瑞、众泰多款新车型陆续上市,公司三元电池的市场份额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国轩高科三元电池的技术进步,还持续赢得更多知名整车厂的青睐和认同。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国轩高科已同一世界著名整车厂达成协议,共同布局高镍三元电池的未来市场。

紧随新趋势,抢占新风口。

从2015年布局三元电池产业链以来,国轩高科稳扎稳打,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不断创新、突破,一举成为国内少数三元电池实现产业化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

尽管仍在出发的路上,国轩高科已然交出一份沉甸甸答卷,一出手就描绘出一片美妙风景。

战略:蓄力是匠心的极致

国轩高科有研发三元锂电池的实力吗?

国轩高科是不是只做磷酸铁锂电池?

国轩高科的三元锂电池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吗?

当下,由于国轩高科三元锂电池的市场占比并不高,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疑问。

面对质疑,国轩高科没有闪躲,更没有回避。

“我们不否认三元材料,走自己的技术路线,并且要产业化,这是国轩一直在做的。”合肥国轩高级副总裁、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徐兴无给出了肯定的回复,“不是国轩不做三元,也不是没有能力去做,但是从市场、客户、用户层面综合考虑,国轩当下着力点还在磷酸铁锂电池上,三元电池处于蓄力阶段。”

徐兴无进一步解释说,行业在做三元电池的时候,发现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全国多地出现过烧车现象,使得下游车企对选择三元电池,产生了顾虑,形成了瓶颈。一个就是成本,三元材料尤其是镍、钴由于资源稀缺,涨价成为必然,极大压缩了三元电池的利润,“同样的水平,铁锂是赚钱的,三元即使不亏,也赚不了多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基于现实的考虑,国轩高科拿出了现实的战略:发力铁锂,蓄力三元。

容许不同的声音,不是软弱的表现,敢于直面质疑,更是力量的象征。

在三元电芯方面,国轩高科已经重点突破了NCM622为正极的高镍三元电芯产业化核心技术,全面解决了高镍三元的安全性、循环寿命、高温胀气等技术挑战,并批量配套主流车企。

其中,在高比能三元电芯的开发方面,国轩高科研发团队聚焦于VDA电芯迭代升级,2019年有望将单体能量密度提升到23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60 Wh/kg,并实现产业化;

与此同时,国轩高科已经实现了能量密度大于300 Wh/kg的电芯研发,循环寿命突破1500周,预计2020年实现产业化。

蓄力,不是放弃,更不是停滞不前。

蓄力,是要把大国工匠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拿出更好的产品。

蓄力,其本质是遵循客观实际,以真诚应对真诚。

“电池技术的核心在材料科学,国轩在电池材料科学上已经迈向全球的前列,特别是三元电池,材料是关键,国轩高科布局三元正极材料多年,今年终成正果,通过创新研发的三元材料,将助推合肥经开区年产4GWh的三元电池投放市场,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把三元电池做到全球最好。”

展望动力电池的未来市场,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信心满满。

第四章:揽天下英才,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

未来已来。而未来,从不是被动等待的结果。

成立于2006年的国轩高科,今年恰好12周岁。已长成翩翩少年的国轩高科,站在21世纪新能源变革的潮头,面对即将到来的2020年新一轮汽车工业革命,深知欲成“大事”者,必囊天下英才;唯才是举,方能出奇制胜、抢占全球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制高点。

7月,大暑,骄阳下,国轩高科总部内。

上午10点,工程研究总院某实验室,一种有规律的钝钝的声响穿过楼道和墙壁,“那是材料混料的声音,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会议室内,博士陈方和研究小组的同事们正聚精会神地讨论着,全然不顾外面的噪音与炎热。

再往前1小时,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小伙Athar正在跟三元材料开发部的同事一起,认真聆听团队带头人夏昕讲解着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进度。

场景切换到一楼报告厅,2018届校招生第一阶段培训毕业典礼正隆重举行。“唯有在人才、产品和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国轩高科,才有未来!”讲台上,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的话,掷地有声,台下掌声雷动;报告厅内激荡出一曲技术与人文的和谐乐章。

以人为本,人才汇集。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远见的新能源科技领军企业,正在合肥、在中国长三角的腹地,蓬勃崛起……

有理想:欲揽日月,先纳英才

人,是一切事业的最原始起点。

唯有聚集起志同道合的人,一切的故事才可以从头讲起。

从2006到2018,12岁的国轩高科,之所以能以青春之年少书写事业的鸿篇巨著,其内在的核心机密就是敢于、善于和较早地开始架构起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

回望这短短的十几年历程,在有理想有信念的真实感受背后,你会发现,那些时间轴,其实都与“人才”二字,息息相关:

2008年10月,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成立;

2013年2月,被评为“安徽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单位;

2013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014年3月,被认定为国家级CNAS检测实验中心;

2015年5月,国轩大学成立;

2015年,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申报成功;

2016年12月,国轩高科张锁江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