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洗牌压力下 全面解码国轩高科制胜之道(4)
2017年,“安徽海外人才工作站”落户国轩高科美国硅谷研究院;
2018年, 国轩高科-南洋理工智慧能源实验室落成剪彩;
……
敢上九天揽“日月”,不拘一格纳英才。
今日之国轩高科,高学历、多层次人才聚集,是公司群像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这里,有生龙活虎、睿智干练的博士群体,有文质彬彬、侃侃而谈的管理精英;八方人士到此地终可一搏,各路英豪在国轩尽展才华。
国轩高科的每一步发展壮大,都与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密不可分。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那么人才,就是这只雄鹰的双翅和利爪。
国轩高科总部人力资源总监贾独俊在校招生毕业典礼上介绍,以2018年234名校招生为例,他们在经过一层层筛选和培养后,有10%会进入公司管理层,10%将被淘汰,还有10%在技术研发领域特别优秀的人才,将入选国轩高科“全球英才培养计划”,有机会进入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的学府,学习深造。
这,已经成为国轩高科发现与培养高端人才的惯例与常态。
决策的高度决定跑道的长度。董事长李缜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强调,只有真正具备了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国轩高科才能真正地有所创造和创新,才能为抢占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至高点,提供技术支撑。
有梦想:栽下梧桐,引来凤凰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份,国轩高科已有专业研发队伍15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比70%以上。
他们,在国轩高科收获了怎样的经历与感悟?
2015年夏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化学博士陈方一毕业就来到了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经过了几年的磨合与历练,她说,她早已喜欢上了这里单纯的科研氛围和融洽的同事关系。
作为工程研究总院三元材料开发部的工程师, NCA、NCM、622、811等这些让普通人不明所以的字母数字,却是她天天熟记在心的词语。“特斯拉用的就是NCA电池,不过在国内NCM应用更广,622、811指的是镍(Ni)、钴(Co)、锰(Mn)这三种元素的比例,”说起专业,陈方条理清晰,娓娓道来,足见其对现有工作的沉浸与热爱。“我很普通,像我这样的同事在国轩有很多很多。”
1982年出生的AZhar博士毕业后在导师的引荐下,他选择来到合肥,来到国轩高科。
他说第一眼就被国轩高科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接着又被国轩高科专注钻研的科研氛围与“Nice、Friendly”的同事关系深深折服。
即便几乎不会中文,AZhar也不觉在研发过程存在交流障碍。“杨续来博士、李道聪博士、夏昕博士、杨茂萍博士,他们都很友好、坦诚,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对于同事名字如数家珍的AZhar说,与大家在一起交流共事,让他觉得自己的青春没有虚度,因为他可以把时间“大把地浪费”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上。
“工程研究总院是国轩高科的智囊所在,70%的尖端人才都集中在这里,”组织发展部负责人说,除了免费宿舍、免费食堂、免费班车、免费幼儿园等一系列基本福利外,国轩高科还非常注重人才的成长与培养,积极为高端人才提供深造与晋升的空间。
今年7月,国轩高科第三届青干营国内标杆学习之旅才刚结束。学习期间,营员们分赴深圳、上海和无锡三地,参访了华为、上海通用、远东集团等九家国内标杆企业,学习了先进管理实践经验。“不仅如此,上半年,青干营成员们还集体赴美国学习实践;青干营是国轩高科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人通过青干营,走上了管理之路,”该负责人平静的叙述里,彰显着的是国轩高科对于高端人才实施的战略之举。
除位于合肥总部的工程研究院和上海的研究院之外,国轩高科还在美国(硅谷、克利夫兰各一处)、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共建立起五大海外研发平台,将全球领先的研发理念融入到国轩高科的技术研发中。
此外,国轩高科还同哥伦比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协同创新,为公司培养高端研发人才,为国轩高科的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正是由于一系列适时恰当的人才吸引政策,才使得今日之国轩高科,拥有着一支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企业内外,各条“战线”,均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有情怀:不驰空想,不骛虚声
无论是自主培养、海归还是外专引进人才,国轩高科从来都不吝于奖励和荣誉。工程研究总院科管中心主任刘玉青说,国轩高科从荣誉奖励、外专、职称、平台等多个方面给予高端研发人才以全方位的服务。每年的国家千人计划、庐州英才计划、省特支计划等国家级、省市级的项目申报都是科管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驰空想,不骛虚声”。对于高端研发人才全方位、有情怀的服务,换来的是累累硕果。
2010年进入国轩高科,从基层一路上升为国轩高科庐江板块董事长的杨续来博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杨博士是省特支、庐州英才、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28创新团队带头人;先后获得省市区资金配套资金奖励。”
再如前文说到的80后外籍博士AZhar,2018年成为合肥市友谊奖的获奖人,成为当年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外国专家;比如工程研究总院系统研究院院长林志宏、俄罗斯专家Azat Alimbekov 入选了省外专百人短期项目等,不一而足。
国轩高科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方面不仅非常重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平台建设奖、省市博士后科研资助、海外留学择优资助项目……这些都能看到国轩高科人留下的浓墨重彩印迹。
十多年来,国轩高科千余名高层次人才组成电池专业研发团队,累计申请专利1923项,授权801项,其中发明专利占一半以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95项。2018年,国轩高科“智能工厂”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验收;国轩高科-南洋理工智慧能源实验室落成剪彩。
有了高端人才的强力“加持”,国轩高科自主研发创新动力电池的技术方能不断进步,“誓做全球能源储存和应用产业的领导者”的愿景才能尽快实现。
有远见:以人为本,创新为魂
除了大量引进挖掘中高端研发人才外,国轩高科在人才储备方面也一直放眼长远,未雨绸缪。
国轩高科跟哥伦比亚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签约,约定未来五年,每年每所高校为国轩高科培养20名硕士、博士,五年后国轩将培养出200名具备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
此外国轩高科跟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圣地亚哥大学等高校也建立了交流访问机制,国轩高科未来5年每年将派遣20名技术人才,作为访问学者与这些一流学府交流合作,五年也将培养100名示范性人才。
董事长李缜表示,此举是希望国轩高科的核心高端人才在交流过程中间得到锻炼和提升,进而开拓国轩高科员工的全球视野和提升国轩高科整体的研发实力。
国轩高科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企业人才观。董事长李缜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国轩高科“只有在人才、技术、产品、合作等方面都走在前面,才有未来。”“我们要努力成为全球一流的电动汽车技术型公司,就必须聚集一流的人才,我也希望所有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间努力提升自己,我们的技术才能不断地抢占全球的制高点。”。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安徽省科技创新产品展,在听取了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关于动力电池产品开发、科技创新及市场发展等情况汇报后,连连称赞“国有品牌,很有希望”。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董事长李缜预言,基于新能源材料技术的突破,202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工业革命的元年,从2020年到2030年,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就将实现从200万辆到2000万辆产能的跨越。
未来已来,Ready? Go!
第五章:抢先布局,牵手国网,勇跻储能市场
是的,未来已至。唯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新能源方兴未艾,储能处于爆发的前夜,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冲破思想和行动的桎梏,迎来的就是光明和未来。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