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北汽新能源走在牛市前 引领国内纯电动车市场

北汽新能源即将联合一个特大型合作伙伴,以产业链形式地毯式轰炸,把南方一个省份全部拿下。

北汽新能源莱西工厂竣工、硅谷研究院成立、车主服务升级,一系列密集的战略措施落地,使北汽新能源的战斗力越来越夯实,再次走在国内新能源发展前端。

  文丨陈亚莹

  近日,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先后在青岛以及美国见证了北汽新能源的两大里程碑事件。8月20日,北汽新能源第一个外阜工厂在青岛竣工投产。8月21日,北汽新能源研究院在美国硅谷挂牌成立。

  而在8月25日,北汽新能源又抛出了一项车主服务新变革。在启动“老友季“车主关爱系列活动第一季的同时,北汽新能源宣布为车主提供汽车免费检测维修,并联合多家O2O为车主提供上门增值服务。

  密集的战略措施落地,使北汽新能源的战斗力越来越凝固。北汽新能源到底有多少张牌?他们究竟要怎么打?本期“当事人说”对话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

  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句话多次从郑刚口中说出。也正是秉承着这一初衷,北汽新能源以整合、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新记录。

  自2014年3月正式成立,北汽新能源先后整合了分时租赁、电动物流以及充电场桩三大企业联盟,共同解决新能源发展壁垒。强大的资源整合不仅带动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经济效应,也直接促进了北汽新能源销量的不断攀升。到目前为止,北汽新能源已成为国内纯电动车市场占有率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车企。

  “我们有足够的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对合作伙伴来讲,叫战略优势互补,这是一切合作的前提。有优势才能互补,所以我们可以轻松应对,我们的牌足够打。”在郑刚看来,北汽新能源的每一步棋都必须落地有声,成为北汽新能源引领牛市的资本。

  我们的牌足够打

  产能不足?5万年产能的莱西工厂一期竣工投产,二期完成后产能将达20万辆/年。而北汽集团旗下12个自主品牌工厂也将全部利用起来,盘活有效制造资源为北汽新能源2025年的50万产能目标助力。

  地区推广壁垒?据郑刚透露,北汽新能源即将联合一个特大型合作伙伴,以产业链形式地毯式轰炸,把南方一个省份全部拿下。北汽新能源称这一行动为航母式集团化作战。将坚持城市系统运营服务商的身份,从规划,到充电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再到车辆的销售服务与售后,以及车辆使用环节的服务系统,提供全套战略布局。这一措施,也将继续运用到北汽新能源的发展路径中。

  产品竞争力?北汽新能源将研究院已经开到美国硅谷了。接下来这一研究院将融合全球以及国内最好的新能源研发资源,把技术转化成北汽新能源产品和设计的核心优势。同时也将为北汽新能源了解海外市场需求,树立中国品牌影响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最终为达成全球市场化布局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预期,北汽新能源将在集团的战略指引下,成为杀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列强竞争的一艘快艇 。

  对话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实录:

  汽车产经网:莱西基地工厂产能未来可以达到20万辆,那么连同北京、株洲、常州的基地等,整个的预计产能是多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北汽新能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做这么大的投入?

  郑刚:到2025年,我们的产能必须要达到50万以上。当年的年产量,我们计划是25万辆以上。到2025年,我们希望是40到50万,这是我们终期的战略目标。终期的目标主要依据两方面,第一是我们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评估,第二是来源于中国的政策和市场趋势的判断。

  先说第二个,从市场角度,今年预计是10万辆纯电动。从去年的2.5万再到3万、4万,未来的5-8年的时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应该达到70%以上,这将重复改革开放后传统汽车领域飞速增长的态势。在这么有力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认为,凡是有理想有作为的企业都必须抓住这个时机。

  从政策角度,国家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和决心不会变。继出台直接从财政投入补贴的政策之后,还会出台从市场手段对新能源汽车支持的各种政策。据我们所知,今年是试行,明后年开始全面推广。未来,中国会像美国加州一样,成为全球第二大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地区和国家。加州对未来制定了一个目标,传统的汽车将不再批准销售。在中国,不同的地区会实行不同的政策,但新能源汽车的主导性,领先型不会动摇。

  从行业角度,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唯一的突破口——即所谓的战略窗口期,就是发展新能源汽车。

  从以上三个方面,在中国传统汽车工业相对来说突围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中国自己的品牌,要想通过自主创新进入全球汽车工业的主流地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此时不抓住这个机会,就是贻误了历史赋予我们的最好机会。

  从北汽集团自身来讲,1958年成立,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改革开放后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通过与大品牌合资来发展集团的实力。例如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京戴克公司等,目前已经成为了集团重要的战略支柱。

  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后到现在,主要走发展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从收购以及自主投入, 多平台、多车型已经陆续投放市场,从今年开始,成长的培育期基本已经结束,从明年就是自主品牌的全面收获期。从今年底到明年将会有多个平台,多款产品陆续面世,会加大自主品牌在跨国公司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