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搅动汽车后市场 万一实现了呢!

有人希望突破规模和品牌的魔咒,成为美国NAPA那样年营收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行业巨头。NAPA是美国最大的汽车维修网络和最大的独立汽车配件经销商。也有人以阿里巴巴为榜样,希望站在互联网的制高点由上而下地改造早已问题重重的汽车后市场乱象。还有人在互联网基因方面没什么亮点,但早已在后市场

互联网搅动汽车后市场   万一实现了呢!

车蚂蚁未来要成为像阿里一样伟大的公司。”车蚂蚁创始人李立恒说出这句话时,他面对的不是趋之若鹜的“粉丝”(虽然他很有范儿),而是几十位将信将疑的汽修店老板或员工。

那天是11月18日,李立恒第一次在这些人面前亮相。虽然这些人已经多多少少知道车蚂蚁是一家可以为汽修店带来订单的互联网公司,但眼下他们还很难彼此理解。“现在中国有九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你们懂他们吗?”他把问题一个个抛向听众,仿佛很享受这种有些布道式的氛围,还时不时地打个响指。

虽然从来没有开过快修店,但并不妨碍李立恒在结束阿里十年的职业生涯后,转身跳进了汽车后市场这个汪洋大海。在他看来,缺乏信任,不透明,服务差,效率低下……这些令人挠头的所谓行业“痛点”,不正是互联网自我证明的绝佳机会吗?

事实上,投身其中的创业者们本能地有种即将发现新大陆的冲动。光是下面这一串数字就能让人心跳加速:2013年,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这还只是在汽车保有量1.3亿辆、平均车龄仅4年左右的前提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预计未来十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5万亿。

在庞大的“蛋糕”面前,他们不怎么把财大气粗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放在眼里——尽管在过去十年,后者在后市场扮演着既得利益者的角色。在颠覆者看来,汽车经销商集团更像是其重塑市场格局的绊脚石。

即便是上汽集团也在10月份宣布A车站正式上线,开始以开直营快修店的方式切入汽车后市场。这让外界捕捉到一个极为刺激的信号,就是整车厂商也跳出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冲在了第一线。

这个群体的共同之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有人希望突破规模和品牌的魔咒,成为美国NAPA那样年营收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行业巨头。NAPA是美国最大的汽车维修网络和最大的独立汽车配件经销商。也有人以阿里巴巴为榜样,希望站在互联网的制高点由上而下地改造早已问题重重的汽车后市场乱象。还有人在互联网基因方面没什么亮点,但早已在后市场领域耕耘多年,以吨位论,堪称“航空母舰”。

若干有风向标意义的文件出台,也增强了颠覆者的信心。

2014年9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利好消息不少,比如2015年起,所有上市新车必须公开维修技术资料,以及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向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这意味着之前让创业公司头痛的车辆技术数据和配件来源这两大难题,解决起来将变得容易。

此外,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2014年10月失约后,也将在2015年1月正式开闸。这意味着之前保险公司跟4S店之间绑定的利益格局将被打破,车主在选择服务时的自主权也会随之增强。

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时间点吗?

线上狂欢

今年4月,卡拉丁董事长季成在一次论坛上看到的数据更加坚定了他对公司的发展信心。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车主常规维修保养至少半年一次,五成以上至少三个月一次。随着车龄的增加,非4S店将会越来越受青睐。在1-3年车龄的车主中,约三分之二是在4S店保养。而当车龄增加到5-10年后,这一比例不到10%。

卡拉丁就属于“非4S店”中的一员。汽车后市场服务种类多样,但卡拉丁只选择了保养这个环节,为车主提供机油三氯保养、更换防癌滤芯的服务,而且是以上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