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已进场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即将迎来恶战(3)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扩产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且呈现脉冲式增长的特点。而下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量的提升却是逐渐趋于平稳的,而更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节奏则更加平缓且慢半拍。
两方因素叠加作用,最终造车中小厂商生存日渐艰难,而位于头部地位的少数龙头则供不应求。
后补贴以及随之而来的无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动力电池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造成所有车企的采购会越来越朝着为数不多的几家头部供应商集中,且会越来越集中。
而从今明两年起,这个进程要明显加快了。
四
2018年,动力电池界发生了很多大事,且你会发现越到下半年大事发生地就越集中。而这些事件,或许将彻底改变今天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格局。
3月,松下宣布其在大连斥资3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方形动力电池工厂,正式开始对外供货。
5月,松下宣称将在苏州建设一座圆柱形动力电池工厂,为特斯拉国产做准备。
5月22日,一纸被业界称之为“白名单”的《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名单中,上榜的16家动力电池企业中三星环新、南京乐金化学(LG化学)和爱思开(SKI)赫然在列。
几乎在同时,SKI宣布将投入864亿韩元(合5.3亿元人民币)重启爱思开公司,用于生产电池材料。
7月,SKI电池事业部本部长宣布表示,将在中国建设15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8月,SKI中国工厂落户江苏常州厂,年产能7.5GWh。
8月9日,三星SDI受让了西安高科转让的三星环新15%的股权,持股比例上升至65%。
10月23日,LG化学在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开工建设其在华第二座动力电池工厂,这座投资高达20亿美元(合138亿元人民币)的新工厂将建设23条电芯生产线,包括最主要的16条动力电池产线,其一期项目将于2019年10月投产。
12月,三星SDI同时在天津和西安两地布局动力电池产能,投资不下200亿元人民币。
就在前几天,丰田宣布其在华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将由松下供应。
而就在刚刚,松下宣布将投资数亿美元部署两条新生产线,将其中国工厂的动力电池产能扩大近一倍。
中国用两年窗口期培育出了全球排名最靠前的几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今天,在补贴逐渐退坡直至消失的大势所趋之下,中国终于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大国姿态放开国门,让本土企业在市场上和外资真刀真枪地短兵相接。
在被拒之中国国门于两年之后,日韩电池企业终于得以卷土重来,且气势汹汹。在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上大干一番,动辄几十上百亿的投资额,以及10GWh、20GWh的产线规划,预示着来者不善。
而在相对和平的温室环境中壮大起来的中国本土动力电池厂商们,也终于可以在自家的主场上,公平公正地、光明正大地、堂堂正正地和外国势力干上一仗。这将是一场残酷的恶战,在战争中饱受洗礼的强者将越战越强,而弱者终将难逃灭顶之灾。
动力电池强则新能源汽车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做大变强,长远并健康的发展,高能量密度、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好且价格足够低廉的动力电池供应是基础中的基础。
为了实现更高远的战略目的,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独角兽们就必须经受狂风暴雨,而那些劣质产能虽然耗费了数以百亿近千亿计的真金白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该舍弃也是要舍弃掉的。
其实在外资排除在市场之外的几年里,淘汰赛就已然开始。中国本土的动力电池公司从2014~2015年鼎盛时期的三、四百家,已被清洗至今天真正能够量产装车的六十余家。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电池强,新能源汽车才会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健康、长远的发展,价格低廉、质量优秀以及供应稳定的动力电池供给保障是基础中的基础。
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优质产能,是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未来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而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亦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今天,日韩巨头已在自家市场安营扎寨,正在厉兵秣马磨刀霍霍而来。未来,或许中国本土动力电池格局将就此改写,中国动力电池公司,迎来至暗时刻。
五
这不是耸人听闻。
日本人掌握着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和专利,至今松下的NCA电池技术水平傲视同侪,其掌握的NCA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隔膜和电解液技术及其背后的供应链体系,至今让中国企业望洋兴叹。
韩国人的四大材料高端且健全,虽然技术上稍逊日本,但自动化设备精密度和系统化程度却极高,以及多年来的规模化生产所积淀的深厚经验同样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
而中国最大的优势则在于规模庞大的且依旧在迅速上升的市场。在这个市场基础上,可以建立世界上最完备的锂电设备供应链、四大材料供应链,以及建立在更加激进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基础上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快速提升和迭代。
没有人能说清楚,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比日韩在材料核心技术、生产工艺精度以及供应链上存在着多大的差距,以及多久能够赶上甚至超越。
在此只举两个小例子,业界人士告诉燕十七,宁德时代那个上了“大国重器”节目的,被广受赞誉的6微米铜箔技术,其实日韩巨头早已熟练掌握并应用在生产之中了。
三星SDI的动力电池产线上的良品率能达到99%以上,松下可以做到每生产200万块电芯只出现一个次品。而反观国内,能达到95%以上良品率的屈指可数,而能做到三星SDI这种水准的,或许没有,有也只有宁德时代一家而已。
松下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可以达到300PPM,即每分钟生产300只电芯的效率,国内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几乎寥寥。
核心技术以及高端材料供应的掌握,意味着可以制造出质量更高的产品,而更高的良品率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这些都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保守的日本人相对谨慎,业内朋友透露给燕十七,松下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打法就是稳扎稳打,订单式生产。即使是就算只有丰田和特斯拉这两大客户,足可保证其在中国市场滋润生活,衣食无忧。
而韩国三大巨头,三星SDI、LG化学和SKI,或将最终成为中国本土动力电池厂商的噩梦。
三星SDI、LG化学和SKI三大行业龙头,已经在2020年之后在中国布局了不下50GWh的产能,且根据市场反应随时可以继续扩张。
只等明后两年,贴在中国本土电池企业身上的补贴保护符的法力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之后,祭出价格战的大杀器,完成行业清洗,实现整个产业的大洗牌。
韩国企业,特别是三星是有这个传统的。过去二三十年里,这家韩国最大的集团用充满狼性的,超越竞争对手的努力加自杀式的反周期投资加价格战的方式,横扫竞争对手,最终坐上存储芯片和液晶面板全球垄断老大的位置。
三星操作的规律是,选择一个有着巨大前景的行业并杀进去,当行业处于洗牌初期,且已经处于行业一流但非顶尖地位的时候,发挥大集团作战的优势,通过最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以最快速度击败竞争对手,从而抢得市场。
而恰巧,三星也是有这个实力的。
过去三年时间里,存储芯片价格涨了3倍,作为全球储存芯片霸主的三星过了三年躺着数钱的日子,赚了个盘满钵满,实力大增。不仅一举将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宝座上稳坐25年的英特尔拉下马,还“干掉”了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
今天,整个三星不仅手握数百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背后更有韩国政府的资金扶持。在某几个业务处于垄断优势时,对一个有着远大前景的增量业务进行资金扶持,通过大打价格战的手段加速淘汰赛进程,迅速搞死竞争对手,是三星乃至LG这种富可敌国的财阀集团的一贯打法,且屡试不爽。
燕十七从一家锂电设备产业的朋友那里得知了一条消息,日韩的几家电池巨头已经将国内的一家锂电设备商未来几年内的全部产能承包了,订单金额或许达到近百亿,换来的是全球最先进的锂电池生产线,没有之一。
这些设备的订购者当中,三星SDI拿的是大头。
那位朋友的原话是,“三星SDI在中国布局的新生产线将全部采用这种设备,可以极大的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对于当前锂电池生产线来说,可以说是颠覆的。”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