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会玩还是然并卵?——对“新造车运动”的再观察
对汽车行业来说,以互联网公司为典型代表发起的“新造车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隐藏着几丝“诡异”的气氛。把这种质疑甚至是批判推上风口浪尖的是游侠的“PPT造车”风波。然而,正应了那句歌词“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新造车运动的声势竟然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最近,前途汽车、智车优行、威马汽车等企业纷纷披露了造车的最新进展。
不得不承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演进赋予非汽车制造企业跨界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但在目前阶段,“新造车运动”确实还需冷思考。这些新参与者是真有造车的情怀吗?能造出具有创新性的智能网联汽车吗?退一步讲,即便造车梦想不能真正“落地”,他们能从正面带给汽车行业及普通消费者有益的促进与服务吗?本期20~22版报道在评述多家企业最新进展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再次提出对“新造车运动”的一些思考。
前途汽车:瞄准轻量化自建生产基地
若要评选当前“新造车运动”中的“异类”,估计很多人会投票给放弃与代工厂合作,而选择自己自建生产基地的前途汽车。
前途汽车的苏州生产基地于2月17日奠基,目前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预计3月底正式开工建设。按照乐观估计,生产线在今年年底可以进入试运行阶段,下线首辆汽车;正式的K50量产车下线,预计要到明年年中,而真正将车交付给消费者估计是2017年年底。据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透露,该生产基地一期投资超过20亿元,初期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先期计划产能为5万辆。
对于放弃由整车厂代工而选择自己建厂,前途汽车方面表示,这是基于满足电动汽车轻量化新工艺需求的考虑。陆群认为,目前电动汽车对补贴依赖性很强,原因是尚未克服电池在总车重中占比加大所带来的用电量升高问题。只有采用轻量化工艺,整车厂才能降低车重,降低百公里行驶的电耗,提升行驶效率,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据悉,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与传统车企的工厂有很大区别,前者不再局限于主机厂的四大传统生产工艺,不设置冲压车间,也没有传统意义的焊接车间。取而代之的是“碳纤维快速模压车间”和“全铝车身焊接车间”。这些工艺和技术都是为了尽最大可能提升汽车的轻量化水平。
相对于其他新造车厂商的还处于测试车验证阶段,前途汽车自建生产基地的行动无疑使自身的发展进度走在了前列。但围绕轻量化生产线的技术研发与工艺反复调试工作,是未来该公司所要面对的挑战。
智车优行:样车有了,落地尚难
在宣布造车计划不到一年后的3月9日,也就是李世石输掉首场与Al-phaGo比赛的当天,智车优行CEO沈海寅把其首辆互联网汽车——奇点汽车的功能造型样车开上了发布会舞台。他声称:“万物互联时代下,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还应当承载起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智车优行旨在造一辆‘懂你’的智能电动汽车。”
在智车优行方面看来,智能汽车是轮式机器人,除拥有“强壮体格——高品质的机械性能”外,构建“发达大脑——卓越的智能系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智车优行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签署了《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及企业,携手共同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据悉,智车优行已在智能驾驶技术的自主产品化、工程化落地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主动安全系统包括:一套功能齐全技术领先的ADAS系统、一套防疲劳驾驶系统、一套夜视系统。未来,智车优行将通过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性研发迭代,循序渐进地推进自动驾驶进程。
目前,智车优行已与日本电动超跑公司GLM达成战略合作,智车优行将基于GLM成熟的三电技术联合国内外供应商共同开发整套三电系统,同时,智车优行研发的智能系统也将安装在GLM的跑车上。此外,智车优行还将联合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供应商,通过参股、利益共享等合作形式展开共同研发,从而加速推进新价值智能电动车的研发和落地。
在商业化模式上,沈海寅表示,正努力寻找代工厂,并已经和国内整车厂签订了意向协议,计划在2017年小批量量产。
事实上,除了发布会上展示的功能样车之外,智车优行还推出一款样车,并在不久前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进行了展示。据悉,两款车未来都可能量产,将通过众筹及用户投票来决定。
相比较其他互联网造车公司,智车优行的行动看起来是不慢,阶段性成果也较多。不过,从样车推出到真正产业化,这条路并不好走。产品需要反复试验验证,商业化落地也还需要跨越诸多门槛。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