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质放宽 新能源汽车上演“斗鱼”大戏
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生产准入条件做出相关规定。此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两到三张专门的电动汽车生产牌照,最早年内获批。国家发改委此次公开征求意见,表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有望进一步放宽,将引入更多非汽车生产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推动产业发展步伐。
在国内汽车市场特斯拉概念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似乎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电动车生产门限放宽的期待。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国家发改委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中国电动车生产不再局限于传统汽车制造商,而新的参与者将利用其擅长的技术对市场带来冲击。这也引起了人们对那些非汽车类公司能够拿到电动汽车生产牌照的遐想,无论怎样,未来,“中国特斯拉”将很快登上新能源汽车舞台。
■ 准入放开将盘活市场
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包含多种因素,除了电池性能、充电网络和地方保护外,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也是关键因素,非汽车制造商进入门槛高,仅一张牌照就价值不菲。而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此前并无传统汽车制造经验,但凭借先进电池管理技术,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就成为了行业标杆。
“其实,政策面放开非汽车生产企业的电动车生产资质,也是受到特斯拉异军突起的启发,以刺激更多领域的新兴力量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汽研相关负责人说。
从非汽车企业进入电动车行业获得成功的最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特斯拉除了作为标杆外,还将产生助推作用。“非汽车厂商不存在电池技术、整车制造等路径依赖,且随着特斯拉放开技术专利,也将直接降低未来电动车的制造成本和门槛。”国内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由于受思维惯性、技术路径依赖和现有资产拖累,很难有积极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他呼吁政府要创造鼓励竞争的环境,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步。在接见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时,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工信部部长苗圩均表示,特斯拉做到了很多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企业还未做到的事情,希望特斯拉的到来能够让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更有活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早在几年前就说过,未来引领电动车技术的有可能是汽车领域之外的相关企业。
“生产条件适当放开,能够吸引互联网企业以及一些零部件生产商进入电动车生产领域,将为这一领域带来新鲜血液,并形成鲶鱼效应,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是,让什么样的企业获得电动车生产资质是这一政策实施的关键,如果条件设定得不合理,也可能引发后患。”对此,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电动汽车,需要在汽车制造领域有一定的积累,这是保证汽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条件。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内容显示,新建独立法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下称“新建企业”)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企业,在技术能力上,其首先必须具备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并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与此同时,还必须拥有整车试制能力。在售后能力上,上述新建企业必须能对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承诺,并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体系。
不仅如此,国家相关部门还将对新建企业实施退出机制,并明确表示,经核准的新建企业,5年内拥有核心技术的投资主体发生重大变化或被其他企业兼并重组的,必须重新办理核准。那么,究竟哪些企业能够满足此次准入的开放的种种条件呢?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