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政策组合发力 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2)

10月下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7个部委又联合印发《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方案》,提出要积极探索京津冀跨

  10月下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7个部委又联合印发《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方案》,提出要积极探索京津冀跨区域的新能源汽车联合推广机制,并将形成以京津冀地区为标准的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模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统一、规模化发展。

  10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12个部委联合发布《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两年国家机关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汽车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扩大规模。

  11月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就《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

  专家表示,充电难题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的短板,此次中央财政给予相应奖励,充电设施建设有望迎来高峰期;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则打破了过去只由具备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才能涉足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的情况,引入非汽车生产企业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正呈现出加速态势,主要原因是各项政策的逐步完善与落实,激活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7125辆,销售52944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494辆和2906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631辆和23884辆。而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8522辆,销售量为38163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前景喜人。

  地方配套政策积极配合

  2014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相关部委的政策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多地纷纷出台地方配套政策,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2014年伊始,国内多地就对发展新能源汽车表现出极大热情:在2014年年初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1个省份表示2014年将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12个省份提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动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广东省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电机等产业;山西等省份将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列入2014年政府工作重点;辽宁省将大力推广绿色交通,新增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力争采用新能源汽车。

  专家表示,大力发展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国际市场的重要契机。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不仅包括技术竞争,也有配套设施特别是充电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是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当充换电设施得到普及,电动汽车才有可能真正发展。

  2014年,国内多地出台措施,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