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跨界的年代 新能源汽车性感爆棚(2)
是靠谱还是任性?
究竟IT企业跨界造车靠不靠谱?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并没那么难,只要拥有自己的企业标准,根据标准建设的生产线可以实现这个过程;也可以并购一些经营不善的汽车制造商,就能直接造车;甚至可以找些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代工。但也有人提出,IT企业要造车而且造得成功,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才会成为这个行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否则只会成为一阵突袭的风。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景华表示,汽车的制造不是零部件的简单叠加,而是涉及诸多高精尖的复杂工艺。汽车行业未能像智能手机行业那样形成标准化,实现技术共享。对于不懂造车的IT企业,除了收购其他整车企业,几乎没有进入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的希望。“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和上市流程,包括研发、生产、上市、营销、售后以及增值服务等环节。而一家从未涉足汽车制造的互联网公司想从零开始造车至少需要5年时间,对于风云变幻的互联网公司以及竞争日渐激烈的汽车产业来说,这段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他说。
民众对乐视和小米两家互联网公司宣布造车也多持怀疑态度,虽然都有硬件制造的经验,但跨界造车的难度远高于造一台电视或一部手机。说白了,电视和手机在当下都是互联网的一个媒介终端而已,但汽车产业则几乎完全是另一个体系的产品。
但就跨界而言,此前乐视和小米都是纯粹互联网公司,在做电视和手机之前,谁都没有想到它们会成功,它们从头到尾都没有重新制造手机或电视,只是用了全新的推广和销售模式,却让整个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说跨界绝不应该是不看好的理由,尤其是当前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当下最成功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之前就是一个做互联网支付的企业。
生产资质的诱惑
为了对汽车产能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重复建设,我国在几年前就开始严控汽车生产资质发放,原则上不再发放新资质。按照这项政策,小米、乐视这种非汽车行业企业,除了收购或和其他整车企业合作,完全没有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的希望。
特斯拉在全球的兴起,让决策者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不一定出自传统车企,国家发改委开始计划为纯电动车生产准入放开口子。上月底,《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这意味着非汽车制造企业进入纯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成为可能。对小米、乐视等有志于造车的行业外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好机遇。但挑战也如影随形,该文件要求相关电动车企业不仅要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还要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另外还得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国内目前能达到这些要求的,也就为数不多的两三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说。
想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IT企业是墙外主要的“窥探者”之一,小米、乐视等都已经谋划多时。但门槛高,竞争者众,想要获得生产资质注定要经过一番腥风血雨的较量。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