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夺用户的正确姿势
汽车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崛起将改造整个汽车行业,适应新竞争环境的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商机,汽车厂商和相关行业需要采取行动争取汽车互联用户。
近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2015年汽车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咨询报告”。麦肯锡在亚洲、欧洲、北美三个地区,针对普通消费者和车企高管发起调研,借以评估汽车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对未来汽车行业产生的影响,并为主机厂提供了应对策略。
报告指出,能够适应新竞争环境的汽车厂商将迎来巨大商机,车企和相关行业需要在“端到端的整体数字化和努力提高客户认可度”两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本文分三部分,将报告中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说明:
2015年7月和8月,麦肯锡的调查人员分别走访了近期购车的3184名客户(其中,德国1123人,美国1051人、中国1010人)。咨询的内容包括:汽车购买偏好;对数据服务的兴趣;对隐私行为的担忧以及对自动驾驶的看法。总体而言,不同地区调查结果呈现的趋势类似,但中国消费者比德国人、美国人更热衷和期盼汽车拥有互联和自动驾驶功能。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调查了91名汽车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其中20名高管分布在OEM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和其他汽车相关领域),对行业数字化、汽车互联、软件开发和自动驾驶的成熟度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高层的看法和麦肯锡报告呈现的观点高度一致。
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对未来汽车行业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过去十年,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不断完善现有技术,商业模式一成不变,经济衰退和行业整合对汽车产业没有多少影响,而上一次让人兴奋的创新要追溯到几十年前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因为汽车研发、生产和分销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对后来者而言无疑是相当高的门槛,近十年,世界汽车制造商收入排行榜前10名中,中国地区也只有上汽集团上榜。
相比而言,麦肯锡预计未来10到20年,四大趋势(电动化、互联化、自动驾驶、汽车共享/多元化乘车)的融合将极大影响消费者的乘车体验。
90%的车企高管认为公司的商业模式将因为汽车互联和自动驾驶而改变;
80%的车企高管预计其业务将因数字化和互联化受到新同行的挑战。
此外,报告指出:汽车互联和自动驾驶将衍生出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机会。消费者对和驾驶有关的应用程序(例如,联网导航、自动泊车)表现出较高的购买意愿,但像电邮、音乐流媒体等与驾驶无关的服务,则鲜有兴趣购买。
麦肯锡认为汽车行业面临的巨大变革机遇,将使主机厂的单一竞争格局演变成一场汽车生态系统的竞争。
①首先,在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内,各大汽车厂商使用相同的软件平台,以整合驾驶者的数据(例如位置、道路状况),并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给第三方开发更多的服务;
②其次在保持汽车品牌差异化的前提下,以规模化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务。
③最后,汽车厂商需推动组织内部端到端的数字化能力,并提升软件开发实力,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例如,启用更快速的产品更新周期)。
适应新竞争环境的企业将迎来巨大商机
汽车互联和自动驾驶的趋势将导致汽车商业模式更加多样化、碎片化。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新入场者需要谨慎选择在何处集中发力,麦肯锡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①消费者对汽车互联功能的需求正稳步增长,同时付费意愿也正在逐步上升
从2014、2015年的消费者调查对比来看,有趋势表明,汽车互联功能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消费者对汽车互联功能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过去一年,为更好使用汽车互联功能而愿意主动更换汽车品牌的消费者比例几乎翻了一番,从2014年的20%增长到2015年的37%。其中,中国消费者尤其热衷互联汽车,60%的受访者愿意为提高汽车互联性而更换汽车品牌。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愿意付费购买汽车互联服务的消费者,按订阅付费模式的认可率,从2014年的21%增长到2015年的32%。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