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组团”入华 若要求比肩“特斯拉”谁将获利(4)

特斯拉被放入之后,诸强入主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成为不可逆趋势。政策的限制只能保正自主品牌的短暂生机,技术造血才是未来立足竞争的根本。

洋品牌“组团”入华 若要求比肩“特斯拉”谁将获利

  特斯拉模式显然提出了一种新的借鉴,从国外生产基地直接进口中国市场,实现其新能源汽车布局。这将大量减少生产成本,进而有力争夺消费市场,未来能够如特斯拉一般获得中国政策优惠将成为最理想状态。

  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而言,一旦“猛虎”们得到各地政策支持,将如虎添翼,原本就乏善可陈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面临更大困难。一种可能的状况是,如果给予二者相同的政策补贴,自主品牌因品牌力和技术的局限,将进一步丧失现有竞争力。  

  德尔福派克电器系统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李宁认为,7月9日中、美签署的八项关于削减温室气体的合作协议,或可让中国政府在补贴新能源汽车发展时得到借鉴。此前,尽管美国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补贴新能源汽车发展,但这部分资金既没有补贴给整车厂,也没有直接补贴消费者,而是资助基础研究,开发、申请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专利。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尚小,规模化效应还远不可谈及。主要发展障碍集中在高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两个方面。而政府的补贴针对的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环节。

  这对于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仍没有明显效果。因为成熟的技术才会实现低成本,进而决定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低价格,最终成熟技术和低价格相结合,将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日本目前在电池方面的技术专利达一千多项,大量的技术专利构成了其强混合动力车型在世界范围内的垄断。反言之,这也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拥有成熟技术将比车型补贴款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具有更实际的促进意义。

  面对明年即将到来的“列强”,中国的自主品牌需要通过技术研发获得主动权,依靠政府补贴不能产生大规模销量,这一事实已经在过去两年得到验证。而诸强来华的一拍即合,其成熟的技术和品牌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将产生发自内心的吸引。

  未来,中国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会取消,市场检验具有残酷性。特斯拉被放入之后,诸强入主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成为不可逆趋势。政策的限制只能保正自主品牌的短暂生机,技术造血才是未来立足竞争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