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俄罗斯 看中国车企海外发展的两难困境(2)

在感慨卢布危机让中国车企遭受重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有限的汽车工业水平与车企海外扩张加速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反思中国车企制定海外发展战略时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和忽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的冒进与盲目。

      在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企中销量稳居榜首的力帆,今年前11月累计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43万辆同比下跌19.0%至1.98万辆,市场份额从1.0%降低为0.9%。

      中国车企中销量排名第二的吉利,其境外销售额的四分之一都在俄罗斯。今年前11月,吉利在俄累计销量从去年同期的2.43万辆同比下跌34.0%至1.61万辆,市场份额从1.0%降低为0.7%。而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立竿见影,吉利汽车近日发布业绩预警称,受俄罗斯业务外汇汇兑亏损及新车销量减少的双重打击,预计2014年度的净利润同比将大跌约50%。消息一出,吉利汽车股价17日、18日两度下挫,累计下跌近20%。 

      长城汽车今年前10月在俄累计销量则从去年同期的1.66万辆同比下跌22.0%至1.30万辆,市场份额仍为0.7%。 

      奇瑞今年前11月在俄累计销售从去年同期的1.78万辆同比下跌14.0%至1.52万辆,市场份额仍为0.7%。 

      第二梯队虽然总体销量不多,但出现了两极分化,北汽、一汽和比亚迪销量大跌,海马和福田却逆市增长,几家欢喜几家愁。 

      北汽今年前10月在俄累计销售从去年同期的1346辆同比下跌28.4%至964辆;一汽前10月累计销量则从3739辆同比下跌42.1%至2164辆。 

      海马前10月累计销售从276辆同比增长150.4%至691辆;福田前10月则同比增长916.7%至61辆。 

      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在俄销量并不多的比亚迪,其前10月累计销售从去年同期的102辆同比下跌95.1%至5辆。然而这不太起眼的销量下滑却让比亚迪在资本市场遭受重创,12月18日比亚迪在股市经历了噩梦般的一天,其股价在A股、H股双双暴跌,H股于午后遭恐慌性抛售,跌幅一度超过40%,A股甚至跌停,成了吉利的难兄难弟。 

      今年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华晨、江淮、纳智捷和长安暂且归为第三梯队,前10月在俄累计销量分别为517辆、349辆、81辆和902辆。 

      第二、三梯队由于销量不多所受损失还不算太大,不过11月纳智捷、一汽和比亚迪已经出现销量归零,中国车企在俄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同病相怜 美系德系也难 

      不过,市场一视同仁,满肚苦水的也不仅是中国车企,美系、德系等同样在俄罗斯发展的外国车企日子也不好过。几周前,俄消费者还试图趁机购置豪车,将存款转化为实体资产而保值,给汽车市场来了一个回光返照。 

      然而,汽车制造商显然对此并不高兴,卢布贬值导致从新车销售中获得的利润大为缩水,通用、奥迪和捷豹路虎三大汽车制造商日前已经决定暂时在俄罗斯停止销售汽车,宝马也对俄罗斯市场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