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头跨界汽车业 汽车开足引擎触网淘金(4)
网势·车评
互联网不是“狼”
互联网大潮席卷多个产业之后,在2014年,与汽车产业进行了试探性的拥抱。
这主要体现在,国内IT巨头紧跟谷歌与苹果的步伐,相继加入汽车相关领域,领军者便是大名鼎鼎的小米与乐视。
以乐视“SEE计划”为例,未来不仅要造电动智能汽车,而且将重新定义汽车生态环境,改变汽车传统价值链条。
如此庞大的野心,让汽车业界大喊“狼来了”。
“狼来了”这种观点并非杞人忧天,传统手机商便是例证。当年的诺基亚,如此庞大的手机帝国,在几年内轰然倒塌,背后正是IT带来的产业升级。
那么,未来汽车产业是否会步此后尘?“狼”是不是来了?其实,互联网与汽车,虽然一个是新兴行业,另一个是传统制造,但两者不是站在对立面,并非谁要革谁的命,更好的方式是“融合”而非“解构”。
百度牵手宝马、华为牵手东风、乐视牵手北汽等等,这些牵手背后是更多的IT企业与汽车企业联合作战的模式,两者利用各自的优势,提升产品的优势,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革新。互联网有着直接、高效的运行模式,汽车传统制造业有着极其高的技术门槛。这意味着,如果汽车产业能充分吸收互联网的精髓,将会“学长 补短”,更能充实自己。
以车辆设计为例,在设计之初,如何获取消费者对车型的需求,在传统模式中,需要经销商或者第三方公司,对目标群体进行一定数量的调研,从而形成相关数据。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车企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更为直接有效的沟通,避免了数据的失真性,便于更好地参考利用。
换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或许对我国汽车产业也是一次重要“机遇”。为何如此说?技术革命,淘汰旧模式,打破现有产业格局。在这场腥风血雨的产品技术升级中,行业将会有更多新的竞争者诞生。
我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政策实施多年,成效并不明显。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步下滑,这背后正是汽车关键技术的落后,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如今,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我国汽车企业可以借此实现弯道超速,缩短与汽车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一旦机会把握得当,将会事半功倍。
2014年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与汽车融合之势已经确立。即将到来的2015年,IT巨头与汽车大佬之间的故事将会更为精彩。不过,这种精彩只属于有准备之人,谁能搭上互联网之风,充分利用互联带来的优势,谁将会在未来中长期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