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年尾回头看 2014年新能源车这一年的悲喜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应该算是正式诞生于2009年,成长至今5年有余。在这5年里,它的成长轨迹可谓跌宕起伏,并饱受争议。回首这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一路驶来,从整车产品性能到配套零部件、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这个新生儿开始要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私人消费的浪潮正在一步步逼近。在这一节点上,上至国家下至地方、从企业到市场终于紧迫起来。
回顾这一年,“一个月内3次出台利好政策”的字眼想必是最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难以忘怀的一句话。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巧合,2年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即发布在7月,而今年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亦是在7月相继颁布。
在出台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及为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虽说只是“指导意见”,并不具备强有力的法律效力,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足以彰显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
这一年,“电动汽车百人会”(简称“百人会”)是备受关注的组织之一。在笔者看来,百人会与之前那些“联盟”的不同并不仅在于规模、组织形式或者是否有商业性质和经营目的等,而是这一组织的成员并非企业,而是自然人,但这些自然人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领军人物以及行业内的学术精英,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这样一个组织,虽然看起来组织形式相对松散,但只要成员们的思想意见在某些方面相契合或达成共识,那么推进速度一定是不可估量的。
这一年,比亚迪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处,秦的横空出世可谓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袭疾风,在获得高销量的同时也饱受争议。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秦几乎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从这一点上来看,无论受多少非议都是值得的。
这一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过去一直较为火爆的公交市场、公务用车显得颇为疲软,由于一部分示范城市的地方补贴标准未出,加之之前很多城市为了通过考核,加紧购买了一批车辆,于是公共市场相对饱和。而一直推而不动的私人消费市场开始蠢蠢欲动。由于北京、上海的汽车牌照政策,让很多有刚需的消费者转投新能源汽车,加之多重补贴及税费减免,更加刺激市场。私人消费市场终于开始向新能源汽车敞开怀抱。
2014年即将过去,在行业积极发展的同时,依然有很多未了的问题亟待解决,本周起,本专刊将连续回顾这一年来那些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政策以及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和产品,试图从回顾中发现资质审批到过程监管、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梳理思路、健全体制。
国网开放充电桩市场 只是看上去很美
国家电网5月27日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提出将开放电动汽车充换电桩设施建设,个人有固定车位、小区物业同意,可在车位自建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享受0.5元/kWh居民电价。这是“电老大”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自己垄断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国家电网估计,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桩设施两个市场2020年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00亿元。巨大的市场“蛋糕”引发了巨大的诱惑,各方虎视眈眈欲分一杯羹。因此,对于国网放开充电桩建设许多人不禁拍手叫好,认为这是国家电网盘活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量的民营资本有机会参与其中,将会大大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但是,半年多过去了,现实并不如期待,社会资本没有被鼓动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市场也没有多大起色。以北京为例,计划今年建设1000个公共快速充电桩,到现在完成进度还未过半。私人充电桩安装也频频受阻,或因物业难以协调,或因安装费用过高。真正的北京电动汽车用户除了少数自家充电桩,大多只能靠4S店充电,使用环境并不乐观。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