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鲶鱼找了小鲶鱼:一场可能改变微型电动车格局的合资(2)
一个浙江台州商人、一个知名商学院教授、一个新锐网站CEO、一个资深的营销专家,当然还有一些老资格的汽车业内人士,他们一会儿坐,一会儿站,一会儿又来回走动。有的人说得兴高采烈,有的人则不时反驳,有的人则干脆打起了盹,偶尔抬起眼来补充两句。
这是新大洋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文光和他的朋友们,在他办公楼的会议室里,为即将上市的微行纯电动车知豆思考国内销售应该采取的商业模式问题。
鲍文光遇到的是一道难题。因为没有汽车生产资质,新大洋研制的这款纯电动车不能在国内上牌,如果要卖就只能像诸如时风这样的低速电动车一样,在山东当地销售和使用。如果这样,知豆就难以同时风这样的对手竞争,因为它们使用的是铅酸电池,整车价格不到4万元,而知豆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整车价格达到7万元。
使知豆成本难以降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是在全新开发的纯电动车平台上诞生的,冲压、焊装包括很多配套件等等现在统统得自己来干,或找人一起干,不像使用铅酸电池的有些低速电动车可以直接购买原型车除动力总成之外的所有部件。
实际上,知豆相比使用铅酸电池的低速电动车的所有这些劣势,正是它相对现在国内已经上市或者上了目录能够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纯电动车的优势。
去年10月26日上市的纯电动车比亚迪e6先行者,售价36.98万元。购车者可以享受国家补贴6万元、深圳市补贴6万元的优惠。而今年11月5日上汽集团发布的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荣威E50,不带补贴的单价为23.5万元。在享受国家和上海地方政府双重补贴加一块上海免费车牌后,普通消费者花费13.5万~14万元就能上路。
但是,同样使用锂电池的知豆纯电动车,它的价格是如此之低,倘若能够享受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补贴,那么消费者简直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将它开回家。这是多么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野生的知豆却无法享受。
鲍文光试图找到一种商业模式,让他的知豆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够照样生存。他希望能够在国内允许知豆销售的地方获得成功,这样的地方除了放行低速电动车的山东外,还包括知豆的电池配套商所在地区。这些配套商游说当地政府,只有知豆卖得好,他们才会有好日子过,才会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个产品在不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时候也能受到市场欢迎才是一个真正好的产品。秉持这样的想法,10月23日上午,鲍文光在山东临沂最好的一座酒店里勇敢宣布知豆上市。作为支持,沂南县政府购买了100辆知豆,而来自欧洲的一家经销商也同时签署了购买协议。
第二天,《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发了相关的一条新浪微博,称它是中国第一辆真正的纯电动车,称鲍文光“倾其所有干,唯愿能挺住!”一天之内,被转发200多次,作为业界新闻,已属强烈关注。
“现在真正做电动车的企业拿不到‘准生证’,有‘准生证’的车企又做不好电动车。这个现象不改变,电动车产业化就很难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知豆上市当天举行的电动车论坛上发表演讲,认为相关部门只有改变观念,将低速电动车的销量纳入“账”中,才有可能在2015年实现国家制定的50万辆电动车累计产销量目标。
某种意义上,鲍文光与他的台州同乡李书福有几分类似。10多年前,李书福正是带着“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信念,在没有汽车牌照的情况下打出了吉利现在的一片广阔天地;如今,鲍文光进军电动车产业的口号竟然是“要做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用得好的微行纯电动车”。
这是更为艰巨的任务。让人不由得觉得鲍文光又是一位汽车疯子。那么,这位台州商人所来何处?为何要造电动车?如何研制知豆?究竟水平如何?会有什么新奇的商业模式?他最终能否获得成功?《汽车商业评论》试图为您寻找答案。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