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电动车时代“个人交通”来临(4)

随后的调研分析让陆群逐渐改变了初衷。中国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乘用车里基本只有驾驶员一个人,汽车公司提供至少两人座的产品是沿着消费者的惯性思维

随后的调研分析让陆群逐渐改变了初衷。中国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乘用车里基本只有驾驶员一个人,汽车公司提供至少两人座的产品是沿着消费者的惯性思维行事,但并不意味着一人座没有市场。他认为,只要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能为新汽车产品和品牌的树立提供机遇。

目前,长城华冠电动车事业部有30多人,主要负责电动车项目的管理策划和汽油车上没有部件的开发,比如电池控制等,而包括车身、底盘和电子电器等在内的车辆的其他部分则由原来的200多名工程师各司其职。换句话说,长城华冠的电动车事业是全员参与。

根据长城华冠的计划,前途跑车将在明年做出几十辆样车,2016年初实现小批量生产,而“个人交通”也会于当年底在市面上开卖。当然,所有这一切前提是找来资金,确定生产基地。

陆群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目前公司融资状况还算顺利,并计划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没有偏离最初的预期。生产基地方面则正在与有关地方政府谈判,总体而言“(北京)车展之后,这件事开始加速”。

促使事件加速的是今年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及“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让陆群和公司的潜在投资人看到握有乘用车生产准入资格的曙光。

11月26日发改委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则更加支持了长城华冠试图以新思维进军纯电动车生产领域的设想。陆群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与此前发改委对新建电动车公司的资产和资金有详尽要求不同,这份意见稿已然为长城华冠“开了绿灯”。

结局如何还不得而知,不过长城华冠在中国电动车时代来临时扮演的挑战者角色却是毋庸置疑的。

时代需要这样的角色。

一位执掌准入资格大权的官员曾表态说,他判断这些跃跃欲试的公司都得死,那不如不让他们生出来。对此,陆群的态度是:“第一,这些公司即使死,死的不是没有价值,是行业的探索过程;第二,在生之前,没人知道谁会死,市场化的方式是应该让他们都生出来,通过竞争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