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王传福:比亚迪砸锅卖铁誓造新能源汽车(4)

王传福的野心并不满足于做所谓的“电池大王”,甚至不是“汽车大王”,他真正想做的是“电动汽车大王”。 然而从做电池进入到汽车生产,外界无从

王传福的野心并不满足于做所谓的“电池大王”,甚至不是“汽车大王”,他真正想做的是“电动汽车大王”。

然而从做电池进入到汽车生产,外界无从知晓王传福是如何完成这个思想跨越的。在中国汽车业,即便另类如李书福,好歹之前也是做摩托车起家。而在王传福看来:“汽车说白了就是一个超过百年的传统产业、低科技产业,手机里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因此他放手去做了,甚至不惜任何代价。他用电池、汽车以及把大电池放到汽车中的三部曲,描绘着属于王传福的“新能源汽车蓝图”。

在这个蓝图里,王传福几乎用上了比亚迪的所有产业基础:汽车是载体,电池是解决储能问题,做电子配件的基础又可以进一步帮助解决动力传输和充电设备的问题。

在这个蓝图里,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贯穿于其中的技术主线,但却往往容易忽略另外两条被王传福同样看重的主线:制造和品牌。

从制造二次充电电池,到制造IT产品,再到制造汽车,直至目前的太阳能战略,比亚迪的每次跃迁都让人捏了一把汗。从一个普通的电池研究员,到用“人+夹具=机器手”实现半自动化生产,再到完全复制手机销售模式进入汽车行业,王传福总是出人意料地与众不同。

手机及IT产品采用“山寨式”制造,自在情理之中,因为这些产品已经进入成熟的规模化制造阶段。令人咂舌的是,比亚迪进军汽车业所运用的手法竟然也来自于此。“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这是比亚迪在参加2004年车展时印在其宣传画册上的一句话,也是王传福进军汽车业的宣言。

比亚迪在汽车领域通过拆解世界最先进的汽车,加以测量、分解、检测,研究其结构,试验其性能,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把它改一改,以此迅速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但这一次业界有点不太看好这种简单粗暴的制造模式,毕竟当时汽车在人们心中还是有些“神圣”色彩的。所以,即使王传福投入了20多亿元坚定地要做汽车时,比亚迪却遭遇了基金“洗仓”事件,一天之内,比亚迪股票跌幅超过21%。

2006年,经过两年的沉默期,一款命名为F3的比亚迪轿车终于下线。F3一经推出便令业界哗然:不仅外观与丰田花冠如出一辙,而且部分零部件甚至还能与花冠通用。比亚迪简直将“山寨”演绎到了极致。所幸的是,F3成为中国最畅销的轿车之一。随后,在汽车领域比亚迪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证明了好的山寨其实也是一种创新。2009年,比亚迪汽车全年总销量近45万辆,预计2010年达到60万辆。

王传福的豪情,一部分来自汽车销量的一步步攀升,而更大的是来自于他对电动车的无限希冀。

而早在2003年在正式进军汽车业的同时,比亚迪已经悄然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传统汽车只是王传福踏的一个跳板,电动汽车及以后的储电站、太阳能计划才是他的终点。

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售价高等问题,一直是王传福追求的目标,他将时间设定在3~5年内。果然,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后的第四年,推出了双模电动车F6DM,也就是“汽油车+电动汽车”。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该车使用的电池并不是王传福一直看好的锂离子电池,而是铁电池。2008年,比亚迪再接再厉,下线了第一款纯电动汽车E6,用的也是铁电池。铁电池让王传福的电动车梦想又前进了一步。目前比亚迪在惠州有一条全自动化的铁电池生产线,产量足够前期电动车面对个人的销售。

2010年,比亚迪联合深圳鹏程出租车公司,投放30辆E6进入深圳作为出租车。此车号称在充满电的情况下能跑300公里,15分钟就能充满80%的电。

这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正在实现“山寨”无法复制的梦想。带着对电池技术的热爱,王传福又要开始太阳能发电站、储能电站的建设。王传福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也随着比亚迪产业的扩张,而逐渐延伸到其他能源利用技术领域。

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得不承认,媒体喜欢造神,造神成功之后又喜欢把神拉下神坛。王传福成为中国首富、汽车大王之后,2010年他和他的比亚迪开始迎来了舆论大面积的质疑和非议。

2010年比亚迪似乎遇到了它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那时,媒体不断爆出比亚迪汽车“退网门”事件。一些汽车经销商甚至纷纷的割肉赔钱,高调宣布退出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在同年7月的一次车展上,甚至还有经销商打出了“警告比亚迪准商家:谁入网,谁赔光”的横幅,一时间引来了各方关注。

而也许是墙倒众人推,王传福曾经引以为豪的“山寨有理论”也开始被众人挖出、批评。甚至有人毫不留情的指出:比亚迪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复制、模仿。除却舆论,各路“专利拥有者”也开始躁动。在那段时间里,三洋、索尼、富士康以及美国的一些企业,不断把它告上法庭。甚至还有人毫不留情地下结论说,王传福的这番“山寨有理论”在电动车领域已经不灵了。

就在王传福和比亚迪身陷舆论危机的时候,“股神”巴菲特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神奇地拯救了他们。人们看到了比亚迪“起死回生”的过程,有人艳羡,有人感叹王传福如有神助。但是,就当比亚迪看起来安全“着陆”时,一场“e6被撞起火案”再次将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王国送上了舆论的审判台。也就是从那时起,比亚迪也和“裁员”这个词紧紧的绑在了一起。而王传福,这位原来被称为“不走寻常路的人”,也开始被冠上了“蔑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