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王传福:比亚迪砸锅卖铁誓造新能源汽车(5)
王传福:“造车狂人”的人生“过山车”
比亚迪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以后,发展极为迅猛,但是也引来了不少危机。现在比亚迪一推新车,人们总会情不自禁环顾车身一周,从内饰检查到发动机,想想这又是模仿谁谁谁。没有办法,自第一款车型开始,比亚迪就深深为自己打上山寨的烙印,人们总能在比亚迪车型身上找到其他车型的痕迹。从“花冠前脸、飞度尾部、威驰腰线”的F3到“凯美瑞雅阁混合体”的F6,再到“具有比亚迪特色RX350”的S6,比亚迪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模仿对象。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虽然学习别人,但并不会惹上官司:“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我们把其中涉及的专利全部改完了,一条条地改。我们的确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规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仿效无罪并不等于中国汽车可以不思进取,如若一直留恋于靠“拿来主义”,则这些中国汽车公司的未来只能是限于国内,并在低端汽车市场展开恶性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是,尽管有低廉的价格却因为存在忽视安全的品质缺陷,最后被市场彻底抛弃。
在2010年之前,哪怕比亚迪还没有向个人用户出售过一辆电动车,它也仍然是资本市场上最热门的公司。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家巴菲特力挺的公司,也会流年不利。自2010年3月份以来,比亚迪在成都、北京、深圳、东莞、杭州等地区的经销商陆续出现“退网”的情况。最严重的时候,许多重点区域平均有1~2家重点经销商“出现问题”。而各地经销商也开始站到媒体跟前控诉比亚迪的“霸道”,经销商“以下犯上”,这在业界很不寻常。实际上,从销售市场弥漫过来的并不仅仅是渠道终端的军心动摇,在市场整体销量放缓、利润下滑和资金链吃紧等问题背后,王传福为比亚迪通盘设计的超高速发展的规划也备受质疑。
2010年这一年对比亚迪来说无疑是值得好好反省、重新定位的一年,在把80万辆下调至60万辆后,仍然没能完成预定目标。这无论对厂商还是经销商的打击都是非常大的。尽管中途“踩刹车”,但退网门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还是让经销商人心涣散。
就在所有人等着看比亚迪笑话的时候,巴菲特适时的出现了,与上千名比亚迪经销商老总共进晚餐,让所有的不确定再次尘埃落定。而这一次巴菲特的力挺,不仅帮助比亚迪化解了眼前的危机,同时也成为了比亚迪最好的广告,借此,比亚迪的品牌形象似乎又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但就在所有人看涨比亚迪的时候,2012年那一场轰动全国的交通事故,再次将比亚迪的安全系数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2012年5月26日凌晨,深圳市一辆红色日产GTR跑车飞速撞上了一辆比亚迪出租车,比亚迪出租车瞬间起火。随后,GTR跑车迅速转向,将一辆红色出租车撞翻。红色出租车内的人逃了出来,但比亚迪内的三个人却被困在车内,最终死亡,而比亚迪电动车的安全性随之受到广泛质疑。
据公布,调查结果表明,肇事跑车肇事前时速高达242公里,三名乘客死亡原因为头部遭到重创,电动车起火原因是电动车内24节电池受挤压短路起火,未产生爆炸,比亚迪本身无质量问题,安全性能达标。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之后,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及工信部四部委组织的13名专家组在“5?26”交通事故车辆质量鉴定结果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的E6电动车安全性方面没问题”。
而也就在那段时间内,比亚迪似乎真的走下了曾经的神坛,被各种负面新闻包围着。不但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还被曝出核心人员出走,负债压力日益沉重等一系列让人震惊的消息。而“裁员”则成为了那个时期比亚迪的关键词,甚至有人调侃,比亚迪公司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被裁了吗?”
最终媒体给裁员事件定性为“比亚迪疑案”,而裁员事件一步步超出行业新闻范畴,成为了社会性话题。整个事件最终只留下一个能代表比亚迪的声音,那就是王传福自己。比亚迪一路走来,王传福一路走来,用最不可思议的速度书写着“过山车式”的财富人生。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