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动车陷充电困境?考验政府资源整合能力(3)

北汽电动车的质量究竟如何? 如果不考虑亦庄腾势充电桩这个意外因素,E150的质量和可靠性究竟如何?E200在哪些方面做了重大改进?汽车之家网站公布了

  北汽电动车的质量究竟如何?

  如果不考虑亦庄腾势充电桩这个意外因素,E150的质量和可靠性究竟如何?E200在哪些方面做了重大改进?汽车之家网站公布了E150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的详细测试报告,前述E150车主也向记者介绍了用车体验,顺义的一位E150出租车司机也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总体讲,E150基本没有大的质量问题,专业人士的极限测试也还算皮实,但短板也是比较严重的,主要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

  按照厂家官方数据,E150的续驶里程150公里,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用户买车时就被告知一定要保留20公里的剩余里程,不然到不了充电站就得趴窝,因为越往后电量消耗越快。平时还不能超重,不能使用空调,不能持续80公里以上时速行驶,否则电量消耗得很快。最要命的是冬季,电量衰减的更快。加上所有这些因素,续驶里程也就在100公里左右甚至更低,周末跑趟近郊都不敢。

  E150和E200共有三种充电方式:一是在公共充电站安装的快充桩,厂家数据说半小时可充满80%,但实际需要1小时40分钟,基本上是一分钟充电1%。二是在公共充电站和住宅安装的慢充桩,充满需要6-8小时,这个基本靠谱,只是很多车主的住宅不具备安装条件。三是家用220V电源,至少需要12小时。顺义的E150出租车每天拉活儿期间还要充电一次,排队一小时,充电再等一个多小时。

  与E150相比,E200应该有很大改进。续驶里程增至200公里,因为刚刚上市,充电之前必须保留多少剩余里程还不得而知。据前述出租车司机介绍,公司的提示是剩余行驶里程不要低于50公里。这再次说明了公共充电站的数量实在太少了。这位司机还不知道,从E150的表现来看,厂家所说的半小时充满80%基本不可信。

  相比之下,E150动力不足、冬天启动连续打不着火、做工粗糙等就都是可容忍的小毛病了。经过三年测试,在这些方面E200应该有所改进。

  充电瓶颈亟待突破考验政府资源整合能力

  据记者了解,2014年6月,北京市有关部门的目标是在年底之前建成1000个公共充电桩,初步形成五环内5公里半径充电网络,届时可供2.4万辆电动车充电,但据10月底数据,投入使用的仅为100个快充桩、300个慢充桩。从布局来看,东城、西城两大核心区无公共充电桩,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也是空白区域。充电网点相对较多的是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百度查询总共有14个网点。

  前几年电动车大跃进时,国电和“两桶油”为争抢地盘,掀起一阵兴建公共充电站高潮,一度呈现了超期投资造成巨大浪费的局面。可现在电动车扎推上市了,车主却发现充电是个大麻烦,不仅就近充电遥不可及,充电标准还不统一。这两个问题能否短期内加快解决?因涉及多方利益博弈,这肯定是个复杂的问题。但消费者有理由期待北京市政府和汽车主管部门“集中力量办大事”。这里涉及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