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新政将出 补贴退坡细节待完善(2)

产业化的临界点在哪儿 各国相关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都有一个度,这个度的标准实际上应该就是产业化。据了解,在国外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有

新能源车新政将出  补贴退坡细节待完善

  产业化的临界点在哪儿

  各国相关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都有一个度,这个度的标准实际上应该就是产业化。据了解,在国外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有关汽车排放标准所进行的相关补助政策,均有适时的退出机制。

  以中国目前认定推广并给予财政补贴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来看,按照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来看,其产业化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 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的统计数据还远远达不到上述所要求的目标,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和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大面积普及,一切皆有可能。

  若2020年接近或2020年时能达到200万辆的年产销量,以目前《通知》中所列的乘用车补贴的中位数4.5万元/辆计算(大客车等由于数量有限,其数 量可归入乘用车粗算),并依据2017年和2019年“退坡”机制所形成的两次“退坡”后的补助标准,国家相关财政补贴将达到700亿元,这一额度甚至相 当于目前一家市场不错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一年的总营业收入。

  实际上,已经有相关企业符合补贴政策的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量达万辆以上。这个数字比较客观,毕竟许多中国自主品牌传统乘用车绝大多数车型月产销尚不足万辆。那么,对于单个企业来讲,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临界点应该是多少?

  回过头来从总量上看,200万辆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一产销量不仅超过了目前许多国家汽车生产的年总产销量,同时也与10年前中国汽车整体产销量相当。 就此考量,制定政策不能光有向左拓展的办法,也应该有向右回收的措施,即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达到什么程度时,大幅减少或停止国家的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