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力新能源车:后来者的冒险 政策助推产业腾飞
10万辆,这是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14万辆的深圳从2015年起每年汽车增长的新指标。
2014年12月28日这一天,突如其来的深圳汽车限购令让多数传统汽车经销商脊背发凉,但却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了福音。“注重节能减排,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位居此次限购调控原则的第二位,而且按照限购新规,新能源汽车每年将获得2万张新车“入场券”。这在国内所有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中,是对新能源汽车扶持力度最大的。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渐活跃,各地政府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产业,试图将其打造成为另一个经济发展引擎。而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祥地之一,深圳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在这股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且逐渐夯实自己的地位。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深圳新能源汽车已补贴的接近9000辆(特斯拉除外),但仅仅占这个城市汽车总量的零头。
显然,上述数字还会随着政府的支持而持续增加。“深圳市发改委与市财政局已经联合制定了关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实施细则,将在(2015年)1月份发布。” 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陆象帧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对于誓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重要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之一的深圳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政策利好助推产业腾飞
2004年,汽车工业几乎毫无根基的深圳决定赌一把。
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的李鸿忠最先把发展汽车工业的想法摆上台面。他认为,深圳的汽车工业布局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打下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利用深圳的优势,搞出口型的汽车工业。深圳市政府为此还在关外规划了10-3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专门用于中高档轿车及专用车的生产。
不过,从当时全国的汽车版图来看,上海、广州、长春、北京、武汉等几大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尽管外资企业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但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合伙人”的名单仅限于国有车企。属于“后来者”的深圳在传统汽车领域已然没有过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深圳起步晚,而且都是民营企业,必须要差异化发展,所以新能源汽车成了我们的发展方向。”陆象帧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
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环节包括“三大三小”:“三大”,指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小”,指电空调、电刹车和电助力。而深圳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初步建立了以高科技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90%是电子产品,对轻工电子行业的高度依赖成了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深圳的基础比较好,轻工电子产业十分发达,这种强大的产业链基础造就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陆象桢说,“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他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容易后天不足。”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