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力新能源车:后来者的冒险 政策助推产业腾飞(2)

一个看似冒险的决定悄然落地。以新能源汽车为切入口,深圳决定“走自己的路”。而第一步,是“筑巢引凤”。 有趣的是,民营车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

创明电池工业区

一个看似冒险的决定悄然落地。以新能源汽车为切入口,深圳决定“走自己的路”。而第一步,是“筑巢引凤”。

有趣的是,民营车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不仅开启了深圳汽车制造产业的大门,并且其定位与深圳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2003年,以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通过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进入中国汽车业。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的造车理念是,将自己的主业和汽车业结合起来发展电动汽车,并将研发总部设在深圳。

以比亚迪为开端,国内客车企业新秀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五洲龙”)也从偏远的广东省揭西县迁址深圳。这个昔日在揭西做汽车零配件贸易的小厂,如今已是国内混合动力客车的领军者。

“通过整车项目,再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深圳就有可能做大汽车产业。”陆象桢说。这也是深圳一直遵循的发展思路。

在陆象桢看来,深圳的选择与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部署契合,国家政策在深圳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也是深圳为什么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得先机的主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深圳总能在国家政策支持上饮得“头啖汤”。2009年3月,深圳被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国家四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13个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次年6月,深圳又被确定为全国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试点”城市之一。

资金投入方面,深圳在2009年设立了新能源发展资金(含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7年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研发和产业化。

深圳市发改委规划处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深圳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为中心,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等关键零部件为主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种类齐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整车领域有比亚迪、五洲龙等企业,动力电池领域有比亚迪、沃特玛、长河动力等企业,驱动电机领域有比亚迪、大地和、陆地方舟等企业,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领域有比亚迪、五洲龙、航盛、汇川等企业,充电设备领域有奥特迅、科陆电子、巴斯巴、比亚迪等企业。

深圳这个汽车领域的后来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颇有建树。

腾势入局之意

作为深圳汽车制造业标杆的比亚迪,在国家政策利好下,销量一路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