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动力电池巨头“产品评测”:宁德时代排名第几?(6)
如此看来,规模效应可以使LG化学和三星在未来更有竞争的底气。
此外,除了原材料成本的差异,我们还有必要关注制造成本的差异。按照生产的复杂性排序,方形电芯需要最多的工序,将近30个。大量的零件需要许多二级供应商的配合。
相比之下,圆柱电芯的工艺最简单,因此可以带来最高的产线利用率。在制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备利用率都不会低于80%的水平,而其他类型电芯的制造环节中,会出现60%或更低的设备利用率,因此而产生瓶颈。
如果排除原材料成本的影响,仅看总制造成本的占比,宁德时代则具有最大的优势。
这个结论有点意思。前面提到宁德时代生产的方形电芯拥有最高的制造复杂性,为何其制造成本的占比却最低?
继续分解制造成本的结构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劳动力成本仅为1.5美元/千瓦时,而竞争对手的工厂由于选址问题,人力成本高于宁德时代好几倍的水平。
这一次,中国劳动力的显著优势继续发挥了作用。如果剔除人力成本的因素,NCA技术的制造成本依然是最低的。
另外,宁德时代的制造成本优势,不仅现在有,将来随着规模的增长,还会变的更明显。下面是瑞银的预测:
不过,对于另外三家竞争对手而言,不会放过降低成本的机会,也不会放任宁德时代的人力成本优势不管。最直接的办法是,直接在中国建厂,以消除宁德时代的竞争优势。他们采取这一举措后,选址对制造成本的影响如下:
如上图所示,若剔除人力成本的影响,特斯拉将再次领先,而LG化学和三星的制造成本将接近宁德时代的水平。
【3】关于电池成本下降的预期
瑞银认为,未来两三年电芯成本的降幅可以达到6%-18%。随着2020年NCM811开始进入普及阶段,届时有望实现100美元/千瓦时的目标。
首先,规模效应上升到一定水平就会保持稳定。在理想状况下,固定资产的成本只占电芯总成本的10%-15%,而材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56%-66%。
其次,未来成本的下降主要来自正极材料的选择,考验厂商高镍低钴的技术。LG化学、三星和宁德代都预期在2020/2021向NCM811迈进,届时会因此而带来11%-24%的降本效应。松下由于已经采用了高镍低估的NCA技术,成本反而难以继续下降。
第三,未来纷纷建立的中国电池厂,都会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而使成本下降约7美元/千瓦时。
第四,研发费用的营收占比目标在8%-10%的水平,但明年可能降至5%。这是由于大多数公司研发支出的绝对投入量会保持不变,而营收却不断增长所致。
综合而言,瑞银预期主流公司能在2021/2022年能实现100美元/千瓦时的目标,不过松下的成本明年就可以实现104美元/千瓦时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对主流厂商的电芯技术差异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还会继续细探不同厂商关于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制造过程的差异。
电池管理系统:特斯拉一骑绝尘
继续整理关于电池管理系统的资料。看完资料,不禁对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竖起了大拇指,果真牛!
【1】没有完美,只有取舍
在电池设计环节,厂商可以通过调整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材料来达到不同的目的。不过,凡事都有取舍,完美电池并不存在。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