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告别赔本买卖!争抢700亿未来市场份额(3)
▲分区域充电桩建设规划
▲充电桩保有量前十大省市(截至 2018 年 6 月)
地方激励,规划与补贴并举。在中央政策的引领下,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地方政府承担推动充电设施发展的主体责任。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政府负责研究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用地规划、配套政策、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制度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环境的变化,各地的政策执行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一部分城市因地制宜,针对本地区新能源汽车车辆保有量和城市基础条件,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充电设施建设发展实施细则,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目前,已有多地政府出台规划、实施细则、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了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数量排名前五的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政府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促进关键共性问题解决,为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运营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协同引导,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部分地区充电桩建设规划及补贴汇总
二、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
1、交直流桩
按照充电模式的分类来看,充电桩主要分为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机和交直流一体桩。
交流充电桩是通过交流电网、凭借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装置,由于其充电速度较直流充电桩慢,也被称为“慢充”,满电状态需要 4-8 小时,充电功率和所需电流相对较低,设备生产和安装成本也较低。交流慢充适用于对充电时间要求不高的场景,如环卫车、作为代步工具的私家车等旅途短、充电频率低的电动汽车,以及在公共停车场、购物中心等长时间停车修整的场所。
直流充电桩是指通过交流电网、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直接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直流模式的充电功率较大(一般大于 30KW),充电时间较短(一般在 20-150分钟左右),因而也被称为“快充”,适用于对充电时间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车等运营车。直流桩相应的工作和安装成本较高。
▲交流充电桩(左)与直流充电桩(右)系统原理框图
一言概之,交直流充电桩在技术上的主要差异为是否直接对动力电池充电;在性能上直流充电功率大、速度快;在应用场景上, 直流桩更适用于运营车,交流则适用于私家车。
▲交直流充电桩技术特点对比表
2、前景广阔的平台:充电运营
充电桩运营是一项跨行业的综合服务业务,其主要由充电桩、通信模块、APN 网络、充电 APP 及服务网站、资源监控、平台服务器及数据库等六大部分组成。
(1)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的硬件基础,通过充电枪与电动汽车实现连接,进行充电。
(2)通信模块:负责充电桩与后台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一般采用的技术是在充电桩中集成双卡双待 DTU,DTU 模块中放置有两张不同运营商的 SIM 卡,当 SIM 卡 1 因故障通信中断时,DTU 自动切换成 SIM 卡 2 进行通信。极端情况下,若 DTU 双卡均通信故障,充电桩启动离线模式,此时 DTU 会不断尝试与服务器进行通信,通信恢复后,上传离线交易数据。充电桩启动离线模式 10 分钟后,监控平台会发出通信中断报警, 值班员派发维修工单给运维人员,以确保离线交易记录达到上限之前修复故障。
(3)APN 网络:是移动、联通和电信为企业客户提供的专用无线接入网络,企业用户可按流量或带宽两种方式进行订购,从而免去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所需的时间和巨额运行维护费用。
(4)充电 APP 和服务网站:APP 和服务网站使用对象为电动汽车用户,用户使用手机 APP 进行充电桩的搜索、定位、导航、交易结算和周边服务等,服务网站作为辅助,为 APP 提供服务补充, 如电子发票打印等。
(5)资源监控:充电桩会实时上传运行状况数据、交易数据等,服务器将这些上传数据按照一定的规约处理后,会在资源监控大屏上展示实时的充电桩运行状况。
(6)平台服务器和数据库:平台服务器用于部署服务网站、管理平台程序以手机 APP 的 WebSerivice 服务器端。数据库负责存储各类数据。服务器与数据库设计均支持扩展与负载均衡,可根据用户量和服务规模实时地进行容量和集群的扩充。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总体结构图
充电运营商众多,与车辆运营商合作获取稳定收入。国家平台数据库显示,截至 2018 年 5 月,除去私桩共享类的充电设施,全国范围内共有充电设施运营商(充电设施的产权方或运营方)318 家,约 26.6 万个公共类(含专用)充电设施以自营或托管的方式在 23 个运营平台上提供充电服务。现阶段在面向社会车辆开放的公共充电设施尚无法实现盈利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将工作重点转向了充电需求恒定、利润来源稳定、服务对象固定的公共交通车辆。截至 2018 年 5 月,全国范围内已有 76 家公交公司与运营企业合作,委托运营企业协助提供或直接提供电动公交车辆的充电服务。
智能化和信息化是充电运营发展的方向。作为连接储能终端和能源网络的桥梁, 充电设施将会是未来的能源互联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充电设施作为 电网这张能源网络的入口需要具备与电网深度互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充电设 施作为新能源汽车这辆移动储能终端的流量入口也同样需要具各与车辆深度交互的能力。未来可能出现的具体应用包括: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