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告别赔本买卖!争抢700亿未来市场份额(4)
(1)家庭智能微网(V2H: Vehicle-To-Home):在停电或遇有其他情况电网不能供电的时候,一至两辆新能源汽车将可通过家用充电设施为家庭提供应急供电;
(2)楼宇智能微网(V2B: Vehicle-To-Building):在停电或遇有其他情况电网不能供电的时候,上百辆新能源汽车将可通过充电设施为楼宇提供应急供电;
(3)智能电网(V2G: Vehicle-To-Grid):新能源汽车车主可根据自己需求,将车辆电量通过充电设施反馈回电网以获取收益。这些应用离不开充电设施平台、车辆平台以及电网平台的信息化支撑,车辆的数据和电网的数据通过充电设施这一桥梁进行交互、适配从而实现 V2X。
▲特来电运营监控系统
3、产业链三大环节:硬件、运营和解决方案
根据功能划分,充电桩产业链从建设到运营涉及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建设运营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商,国内充电产业链上的这几类从业者往往身份重合、同时涉足多个功能领域,一些硬件制造商目前也开始涉及建桩运营业务。充电设施制造产业主要包括充电设备、配电设备和管理辅助设备。其中,国电南瑞、许继集团、特锐德、奥特迅等设备制造商,以及比亚迪、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制造商是推动充电技术进步的主体。运营商方面,特来电、国网公司、星星充电、中国普天、上汽安悦是前五大运营商,截至 2018 年 6 月,这五家企业平台所运营的充电桩市场份额已达 88%。
▲充电桩产业链概况
▲充电设备关键元器件主流供应商表
4、未来:重心向运营倾斜,集中度不断提高
多种市场主体并存的开放格局。我国充电桩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早期起步阶段由政府主导,国电、南电、普天等国企建设的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阶段的建桩具有明显的项目导向,主要为满足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项目的新能源车充电需求,项目结束后基本停止运营。
(2)2014 年起,新能源汽车进入私家车市场,北汽、特斯拉等车企为了满足私家车主的充电需求,开始自主设计铺设充电桩,但铺设规模都不大。
(3)2014 年 5 月,国家电网宣布“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电动车充换电站设施建设”,充电运营正式向社会资本开放,特来电、聚电等充电桩运营民企开始涌现。
(4)目前,随着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初创公司、以及诸多社会资本的介入,我国的充电桩行业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在国家电网、普天、万帮、特来电等前四大运营商中,国有、民营企业各占一半;在排名前十五的运营商中,民营企业则占据了主导地位。
▲各运营商充电桩总量 (个)(2018 年 6 月)
但在多种运营主体并存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却愈发提高。CR5 达 ,CR10 达 95.6,其中特来电的市占率达 41.2%。在 300 多家运营商中,运营超过 1000个充电桩的企业仅 16 家,市场分化显著,一些小企业已停止运营。
▲前十大公共桩运营商市场份额( %)
5、趋势:电桩利用率攀升,前景可期
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增长,叠加快充桩的加速建设,使得公共桩的充电量和使用率大幅提升。根据特锐德公司年报及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2016 年、2017 年、2018 年上半年特来电的当年充电量分别为 1.5、4.2、4.4 亿度,其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29.6%、41.0%、41.2%,则可测算出全国 2016年、2017 年、2018年上半年的总充电量分别为 5.1、10.2、10.7 亿度,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下半年的放量,下半年充电量一般为上半年的两倍(特锐德 2017年上半年的充电量 1.3 亿度,下半年充电量 2.9 亿度,为上半年的 2.23 倍),我们预计 2018 年全年充电量可达 30 亿度,充电量增速显著,年复合增长率达242.5%,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
▲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量(亿度)
▲全国单桩利用率情况:日均充电量(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放量,以及充电桩布局更合理、充电功率更高,单桩的使用效率在 2018 年上半年实现爆发,以单桩 30kwh 的功率测算,目前单桩日均充电时间已接近一小时,小时利用率超过 3%。不过,布局的地段对充电桩利用率影响很大,核心地段的利用率增长较快,非核心地段则有待于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放量。
▲公共充电桩充电热力图(万度)(2018 年 6 月)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