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山东省低速电动车行业调研报告

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不仅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和低碳经济发展,而且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未来五年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科学总结现有经验基础上,针对新的环境和条件,明确产业发展机制、路径和规划未来,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

2015年1月27日-30日,中国电池网(www.itdcw.com)、我爱电车网(www.xevcar.com)发起组织,凤凰网、新能源汽车报、新能源汽车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参与的“2015年山东低速电动车及电池产业链专题调研”于2015年2月1日结束。调研团先后走访了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山东省保险中介协会会、山东奥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宝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德州富路车业有限公司、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梅拉德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行业协会领导和企业的交流,调研团在我国低速电动车发轫之地、也是生产企业最集中和市场最发达的地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发现了一些企业需求和低速电动车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路径。

通过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积极推动,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山东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不仅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和低碳经济发展,而且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未来五年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科学总结现有经验基础上,针对新的环境和条件,明确产业发展机制、路径和规划未来,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报告版权属我爱电车网、中国电池网所有)

第一部分:低速电动车产业发展中的山东模式

在中国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与高端产品遭遇市场困境根本不同,从现实市场需求出发,通过低速电动车的研发和市场化,山东省快速培育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政策扶持推动。山东省政府2010年正式向国务院提交报告,申请在山东开展低速电动车管理试点。2010年至2012年省政府连续三年集中采购低速电动车,总计1383辆用于基层公务用车,支持了低速电动车产业发展。2012年,山东省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低速电动车生产规模达到30万辆,到2020年达到100万辆的发展目标。

2014-2015年山东省低速电动车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

产销快速增长。根据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对22家联盟内企业最新统计,2014年,山东省共生产低速电动车18.74万辆,同比增长50.46%,其中生产低速电动乘用车17.29万辆,同比增长52.91%。山东省传统燃油车2014年共生产203万辆同比下降1.6%。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山东时风集团、山东唐骏欧铃、山东梅拉德、德州富路车业、山东宝雅五家企业共生产低速电动车14.36万辆,占联盟内22家企业总产量的76.65%,山东省产销低速电动车从2010年的1.82万辆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18.74万辆,五年增长了10倍。2010年以来,累计向海外市场出口3.2万辆。

项目投资提速。截止2014年,山东省整车关键零部件新项目总投资超过280亿元,低速电动车正成为山东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

产品创新升级。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组织低速电动车创新升级年活动,部分企业的产品通过了中国汽车技术中心62项强制摸底检测,山东泰汽生产的低速电动车全部采用了锂动力电池,电池价格只有比铅酸电池高20%。目前采用锂动力电池比例逐年提高。

产业有序发展。针对2014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山东省以老年代步车名义违规生产和销售四轮车”问题,2014年5月28日,山东省政府召开了31次常务会议,会议强调指出,在国家法规政策明确之前的过渡期内,坚持从实际出发,正视现实,积极作为,在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研究探讨低速电动车的管理有效措施,为落实省政府31次会议精神,加强行业自律,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在向郭树清省长的报告中提出了“设立门槛、分类管理、疏堵结合、有序发展”的建议。6月,率先发布了第一个低速电动车标准,并与山东省保险中介协会共同开展了低速电动车辆保险试点,目前已有9家企业通过准入,36种产品达标验收,针对低速电动车使用安全性,协会牵头与省保险协会对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运行2万辆低速电动车进行第三方损失调查,第三方责任损失率与同期私家车损失率低10%。

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山东省正在探索一条通过低端创新启动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模式。山东模式的基本内涵为:从现实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获得性出发,进行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批量生产;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低端创新强调通过可获得技术的应用率先启动新兴产业,但并不排斥新技术,而是不断吸收和应用新技术成果,逐步实现产品的中高端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通过创新集聚和网络效应快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实施制度创新和变革,通过建立联盟、制定标准、抱团发展、协同创新和政策支持等举措,在先行先试中探索“在发展中规范和在规范中发展”的产业管理和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