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动力电池格局渐成(2)

2013年,中国新能源客车产量不足0.2万辆,2014年增长641%达到1.3万辆,其中中小客车企业贡献了52%的产销量,2015年继续保持595%的高增速达到8.9万辆,中小客

2013年,中国新能源客车产量不足0.2万辆,2014年增长641%达到1.3万辆,其中中小客车企业贡献了52%的产销量,2015年继续保持595%的高增速达到8.9万辆,中小客车企业占比继续提升达60%,2016年则形成了11.6万辆的高产量,中小客车的贡献度达到60%。同时这三年也支撑了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产量占比分别为20%、31%、27%。

由于2017年补贴退坡和乘用车市场扩张,客车占比回落到13%的水平。但由于新能源客车的单车电量是乘用车的10倍,导致三电系统突然进入严重短缺。

2017-2018年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游短缺是核心矛盾

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攀升,带来了中上游供不应求的量价齐升局面。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的拉动下,2015、2016年全球的锂资源都处于短缺状态中,价格短期迅速上涨3-4倍。

2015年末,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约为4.8万元/吨,16年开始价格迅猛增长,最高点达16.9万元/吨,此后,虽供给逐步提升,但碳酸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始终在15万元/吨上下浮动。

2016年开始,电池技术路线走向三元,钴也进入了全球供不应求局面,2016年,钴供给短缺2500吨,2017年,钴供给短缺3600吨,预计未来3年,钴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与此相对应,2016年末,钴价开始进入持续上涨阶段,目前钴价已是2016年初的3倍多。

此外,电解液价格同期也快速上升,16年初电解液的价格同比增长近100%,直至2017年才逐渐回落趋于常态。

▌下一轮景气周期:高端消费

高端周期2019-2025

双积分政策接力补贴,推动全球车企的电动化转型。2016年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出台的双积分方案,直接强制行业向电动化、低油耗转型,各大车企迅速跟进出台应对方案。

全球至少27家车企宣布全面电动化,尤其规模最大的大众和丰田放弃原专一的节能技术、混动+燃料电池单一技术路线。国际车企逐渐形成以大众、日产雷诺、特斯拉、通用为一线阵营,福特、宝马、丰田为二线阵营的新能源转型格局。

国内车企中,上汽自主、北汽新能源、吉利、比亚迪具备先发优势,后发车企如长城、广汽等也在加速布局、投放。先发+后进,合力推动的趋势非常明确。

积分方案目标2020年200万辆乘用车,预计实际146万-194万辆。双积分框架的基础是2020年20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第一稿),同时有约242万的CAFC负积分。

那么工信部的目标则是要达成2020年200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从我们的测算来看,2020年大概率形成146万-194万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具体取决于届时的平均NEV单车积分。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点:积分小的车型由于价格相对便宜,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领域都相对易卖;积分大的车型价格较高,但售卖出路较窄。

根据当前的单车积分的计算方案,我们认为届时3-4分的平均NEV单车积分为更可能实现的场景,总体来看对应5.1%-6.8%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比较高。

此外,如果考虑2019年潜在的负积分递延,那么2020年的量会更高一些。2019年和2020年合计预计265万-360万辆。

2017-2018年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欧洲车企:除中国外,转型最为积极的阵营,2025年全线提供电动化选择。

欧美各国将于2025-2030陆续禁售纯燃油车,在此压力下,欧洲车企将于2025年基本实现全线产品提供电动化选择。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车企开始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投资方面,大众共计将投入超过850亿欧元用于战略转型,宝马、奔驰等车企也将不同程度投入新能源研发。

大自主车企:全面抢占新能源布局。

今年多款自主新能源车型上市,相较于目前畅销的A00级车,新能源汽车车型高端化趋势较为明显。到2020年中国自主车企又将各自推出10-20款新车型,加速电动化布局。

产销规划方面,吉利2020年目标产销新能源汽车180万辆,体现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其他车企如北汽、上汽、比亚迪目标约为50-60万辆,广汽为20万辆。

上汽、广汽、吉利、长安等将各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同时,为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配套,北汽、上汽、比亚迪等加速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长城将成立锂电池研发基地,广汽也将推出自制的电池。

新造车势力:首批新车陆续交付。

领先新造车势力如蔚来、小鹏等将于1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交付首批新车,并且各车企以每年1-2款的速度推出新车型。相较于传统车企,新造车势力更加注重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与应用。

各车企生产基地将于2019年起陆续投产,2019年产销规划普遍达到10万辆水平。同时,蔚来、奇点加速体验店的全国布局,蔚来、小鹏布局充电站建设。

美国车企:特斯拉先行,三大巨头开始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特斯拉2016年发布下一个十年计划,产品将从乘用车向商用车、公交、重卡等方向全面布局,且目前已在上海成立独资公司,2020年计划于中国建厂生产。

福特携手众泰建立合资公司,计划于2019年开始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