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动力电池格局渐成(5)
锂钴需求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未来8年CAGR在40%和50%以上。
在下游尤其中国高端乘用车的放量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全球共振高增长,尤其中高端车型搭载的三元电池。
我们预计未来三年(2017-2020)中国新能源车三元电池需求增长4.6倍,CAGR78%(从16GWh到89GWh),全球新能源车三元电池需求增长3.2倍,CAGR62%(从38GWh到162GWh),带动全球碳酸锂需求增长2.3倍,CAGR48%(从4万吨到14万吨),钴需求增长3.2倍,CAGR62%(从1.0万吨到4.1万吨)。
2020年开始,各大车企投放其全新纯电平台车型,继续推动新能源车市场扩张,预计带动全球新能源车三元电池需求从2017年到2025年增长26倍、8年CAGR51%(到1,022GWh),碳酸锂增长18倍、CAGR44%(到80万吨),钴26倍、CAGR51%(到26万吨)。
三电系统:电机电控初起步,电池展峥嵘
三电一体化,打造电动汽车核心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系统(电机、电控)与电池系统,俗称“大三电”。
其中,驱动电机、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
电机控制器则指控制驱动电机和管理电池的装置,通过调整驱动电机的电压、电流控制电动机转矩以及通过采集充放电状态、总电压等电池数据控制电池能量的输出。
1)驱动电机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为主流,电控系统趋向集成化。驱动电机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目前国内主流的驱动电机有交流异步电机、永磁直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三种形式。
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而以轮毂电机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方式亦逐步被市场所认可,目前正处于技术布局阶段。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中永磁同步电机装机占比高达78.4%。此外,新能源汽车除了搭载电机之外还配套电机控制系统,电控系统的配套能够尽可能地实现零部件集成化。
龙头车企动力系统一体化趋势化明显,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
从历史上看,车企对车辆动力系统尤为重视,且均拥有动力总成子公司。根据目前全球整车新能源驱动电机配套情况看,宝马、大众、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均为内部供应。
我们预计未来龙头公司自供的概率将加大,而独立第三方多属于股份绑定和牢固的历史关系。
若缺少这一布局的独立第三方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但目前中国供应格局相对分散,仍处于洗牌重整阶段,随未来新能源乘用车高端化,行业格局终将尘埃落定。
行业洗牌在即,优质第三方供应商发力突围。
其中以汇川技术、大洋电机等为代表的优质第三方供应商陆续崭露头角,逐步由商用车转乘用车领域,不断绑定核心各大主机厂,未来有望在电驱动大趋势下持续发力。
1)电机方面:汇川技术和大洋电机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业务,已成功定点多家自主主流车企及造车新势力;万安科技和亚太股份分别通过收购全球轮毂电机龙头Protean和Elaphe的股权,加速布局轮毂电机。
2)电控方面:汇川技术则是新能源电控龙头,17年完成吉利、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的项目定点。蓝海华腾率先研发电控核心技术并获得申沃客车、雅骏新能源、五洲龙新能源等项目定点,乘用车产品亦正处于测试阶段。
高单车值叠加新能源产业助推,电机电控角力空间广阔。我们预测2020年中低端及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对应的电机电控市场规模分别可达42万台、128万台。以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车电机电控各6,000元、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电机电控各12,000元的单车价值测算。
我们预计2018年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系统市场空间分别达到66.6亿元、73.4亿元,2020年可达到50.0亿元、306.4亿元。
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车电机电控市场处于零增长甚至下滑阶段,而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电机电控市场则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三年CAGR高达114.9%。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