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尹同跃:闪展腾挪,借力打力 不能死在黎明前(2)

诸如“揽胜极光上市活动拒绝尹同跃入场”的奇谈怪论和“尹同跃称与易到、博泰合作自己是被忽悠过来的”的花边细节,让不明就里的人觉得他和他所领

  诸如“揽胜极光上市活动拒绝尹同跃入场”的奇谈怪论和“尹同跃称与易到、博泰合作自己是被忽悠过来的”的花边细节,让不明就里的人觉得他和他所领导的奇瑞似乎还是四面楚歌或者左右摇摆没有主张。

  就在这样的语境中,2月4日清晨,在奇瑞北京办事处,尹同跃接受《汽车商业评论》独家专访,针对近期奇瑞的动作,为我们一一作了深入解读。以下为本刊访谈节录。

  “新玩意儿可以试一试”

     怎么去开发这个车?怎么抓住用户?能不能做一个小型化的特斯拉?

  《汽车商业评论》:你们和易到用车、博泰做易奇汽车by-iVokaOS,这个合作过程是怎样开展起来的?

  尹同跃:去年五六月份,博泰应宜伦本来是想给奇瑞配套。他试驾了奇瑞的新能源车,说基础不错,后来聊了起来。他说,我们能不能合作一下,他说周航(易到用车CEO)做得不错。

  我看这想法有意思。这些新玩意儿可以试一试。自己也用了用易到打车,我觉得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节约,对社会很有意义。后来,应宜伦把周航带来了,一见面,让人感觉很谦和,大家聊得很投机。

  怎么去开发这个车?怎么抓住用户?能不能做一个小型化的特斯拉?能不能做一个开放的东西,做个共享汽车,做个分时租赁汽车?这些东西,大家碰撞碰撞。

  觉得很不错,就决定试一试。三方团队在一起,希望做一个首先是电动车又有互联网的东西,然后再把它做轻量化,再把它做时尚化。这样的话,就要对现有的车做个大的改变。

  他们为什么会找奇瑞做?

  奇瑞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有很好的底子。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现在其实挺乱的,传统汽车大家还多少知道些流程,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电机、控制器,很多都是小企业,甚至就几个人在做,他们可以把产品做出来,但产品变成商品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开发汽车还是坚决要求都按照流程走,毕竟是商品嘛,不管多大的企业,都要求按照流程走。有不少企业两个会做十个会做,一万个就不会做了,它的设备它的流程它的人员都支持不了。后来我跟他们讲,我们是按照正规企业的流程在做。

  还有,奇瑞曾经跟都灵工业大学早期做过一个智能交通的未来模型,还是很有味道的。我们2013年上海车展就展出了小蚂蚁二代。我记得当年在德国大众实习的时候,德国人就要求中国人参与智能交通的研究,那个时候中国人考虑不到,北京基本上还都是自行车,没什么汽车,不知道交通会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易奇汽车未来制造肯定是奇瑞制造,会取个新牌子吗?

  这个车不对外销售,是租赁,用奇瑞的品牌,是奇瑞品牌下的一个子品牌。

  “速度很快,成本很低”

    互联网某种程度上带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要大于技术创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