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尹同跃:闪展腾挪,借力打力 不能死在黎明前(5)
我总觉得,未来的主动权可能还在他们那儿。周航说,易奇汽车到2018年产量要达到15万辆。如果真到15万辆还是很了不得的。那长期看,这批车用完报废了,马上就要更新再换15万辆,量很大。现在是你们跟他一起运营,你可以赚到利润,未来如果说不让你在里面运营了,那你就只能赚辛苦钱。所以未来主动权不能让他控制,这是个问题,也是值得传统汽车公司思考的。
而且,未来我们自己也不用车了。每天一辆车就开两个小时,22个小时是闲着浪费的。如果所有的车,都是我用手机能联着的,操作一下手机车就到了,然后一到目的地,车又走了,这个时候,我还要车干什么啊?根本不需要了!这样的话,车的保有量会急剧减少。到那个时候,汽车产业也真的要被颠覆了。产量不需要那么多了,那怎么办?所以汽车公司先得想办法。
也许未来,奇瑞汽车公司就会变成奇瑞汽车运营公司,是服务公司,自己的车自己造,自己造完然后服务。不理想的是,你造车是易到在帮你弄。
尹同跃:真的变成台湾那样,台湾那边现在全靠替别人的品牌打工,没有自己的品牌,打工的企业创新性概率是比较少的,只能逼着大家拼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去干。
那这样的话,反过来,对于汽车的发展可能又不利了。未来,汽车创新的动力减弱了,比如造型可能就有人不愿意去弄。
现在汽车发展这么快,很大程度是竞争的结果,争奇斗艳嘛!如果说互联网造汽车,也不是一家互联网造汽车,也会争奇斗艳。中国的互联网和美国的互联网也会斗。
但是毕竟斗得少了。互联网赢家通吃的属性导致很多传统行业都要为它打工。像淘宝做那么大,再想想它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淘宝就一个,没法弄第二个了。那时候对汽车工业反而是一种削弱。
这都是我们想象,也许人的内心还是希望拥有一辆车的,到那个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发展,这个趋势是不是能达成也是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
我们在探讨,我们没想到未来会怎么样,就先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产品做好。传统市场还是很大,还一直在成长,这是一个。第二,关注新的东西,关注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发展趋势。每个传统汽车人都绝对不会把一半以上资源都拿去干新能源,除非像特斯拉这样的只以新能源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公司,传统汽车都是会拿一部分资源去干这个新的东西。
包括互联网在汽车的应用,实际上不仅是主机厂在做,零部件企业像博世它们也在做,它是以汽车为主去卖零件或者专项技术,还是反过来会主控汽车工业,这个我们没有特别多地探讨,但恐怕汽车行业真正这样认为的人也不多,反而认为互联网汽车在说一些天高地厚的话,毕竟传统汽车对技术积淀要求非常高。
因为它无论如何都要踩到汽车的肩膀上。
汽车工业是不会消失的。衣食住行,人对行的欲望可能要占据最高,吃穿已经不成问题了,住也渐渐不成问题了,行就是行多远、活动半径多大的问题。从过去的村际旅行到县际旅行到省际旅行到国际旅行,以后可能到星际旅行,都是这种需求。
马斯克的Space X项目不是想把人发射到太空吗?汽车工业肯定不会消失,刚才咱们讲的是面向未来的一些应变,互联网汽车实际是对车本身的功能、方便性、娱乐性的一个提高。不光是新能源,传统燃油车可能也需要。
汽车工业自适应能力强,它总是能与时俱进,时代发展到什么时候,它也会跟着走。材料和电池的发展在汽车上的应用是比较快的,娱乐系统在汽车上应用得比较多,现在的互联网也会促进汽车本身的进化。
“艺术家在搞企业”
东西做得的确好,比我预期还要好。但是,花钱也超过我的预期。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