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尹同跃:闪展腾挪,借力打力 不能死在黎明前(6)
《汽车商业评论》:奇瑞目前转型还是不错的,能说转型成功了吗?
尹同跃:只能说阶段性成功。去年我们还有两个合资企业,一个是捷豹路虎的投产,这个还是按计划走的;第二,观致的产品做得还是不错。
所以最近把墨斐请回来了,还有孙晓东,他们俩对产品很有信心,对这个企业也很有信心。我们的管理理念也比较接近,先把量做上去,然后扩大产品线,让经销商赚钱。
前两年,你容忍是因为你期待好产品出来,即使他们花钱如流水也得忍,因为你是充分相信他们能赶出来。
当时我们想,中国人弱就弱在产品上,那我们能不能做出真正有国际范儿的产品出来?所以我们尽量减少干预,因为干预之后,我们总是会舍不得花钱嘛,舍不得花钱就会影响产品质量。那我就放开让他们去干,东西做得的确好,比我预期还要好。
但是,到现在花钱也超过我的预期。
他们是一帮艺术家在搞企业。
现在墨斐过来,孙晓东过来,我看他们落地的想法也是非常清晰的。
我大概也犹豫了半年,最后下决心,必须要调整。去年5月份,当时我们说,搞个2万台的量就能够容忍,这可能需要过程吧,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本来就想做一个新的定位稍高的高端品牌,太急的话可能就不对了。
大概去年9月份我们达成一致,要找一个新CEO,共同找,从10月份开始找,对这个职位感兴趣的人不少,不是外面说的就烫手山芋了没人来弄了,不是这样的。
毕竟这几年底子打得很好,定得也比较准。当时有大概十几个候选人,都是挺不错的,后来觉得墨斐是最合适的。
“变成中国的德国人”
德国的味道。我对墨斐的要求就是你别把我的车变成美国车。
《汽车商业评论》:墨斐了解中国。
尹同跃:对,在中国又有业绩,执行力很强。他还有很强的情商,对政府的沟通,对媒体的沟通,对经销商的沟通,对汽车行业的人员还有号召力。跟他本人交流,他很多想法也跟我们一致。
有人说他去了克莱斯勒也不成功,去了CODA也不成功,但是这其实跟他没关系。大厦将倾,一个人是扶不起来的。
跟他没关系,到了克莱斯勒,那时候已经发生金融危机,而且他不是核心成员,当时他在亚太区,而亚太区在克莱斯勒占的比例极小,对克莱斯勒本身的影响微乎其微。CODA,他去的时候就是维持,跟他本身的确没关系的。
确实,墨斐搞通用合资公司多成功啊。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