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尹同跃:闪展腾挪,借力打力 不能死在黎明前(6)

《汽车商业评论》:奇瑞目前转型还是不错的,能说转型成功了吗? 尹同跃:只能说阶段性成功。去年我们还有两个合资企业,一个是捷豹路虎的投产,

  《汽车商业评论》:奇瑞目前转型还是不错的,能说转型成功了吗?

  尹同跃:只能说阶段性成功。去年我们还有两个合资企业,一个是捷豹路虎的投产,这个还是按计划走的;第二,观致的产品做得还是不错。

  所以最近把墨斐请回来了,还有孙晓东,他们俩对产品很有信心,对这个企业也很有信心。我们的管理理念也比较接近,先把量做上去,然后扩大产品线,让经销商赚钱。

  前两年,你容忍是因为你期待好产品出来,即使他们花钱如流水也得忍,因为你是充分相信他们能赶出来。

  当时我们想,中国人弱就弱在产品上,那我们能不能做出真正有国际范儿的产品出来?所以我们尽量减少干预,因为干预之后,我们总是会舍不得花钱嘛,舍不得花钱就会影响产品质量。那我就放开让他们去干,东西做得的确好,比我预期还要好。

  但是,到现在花钱也超过我的预期。

  他们是一帮艺术家在搞企业。

  现在墨斐过来,孙晓东过来,我看他们落地的想法也是非常清晰的。

  我大概也犹豫了半年,最后下决心,必须要调整。去年5月份,当时我们说,搞个2万台的量就能够容忍,这可能需要过程吧,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本来就想做一个新的定位稍高的高端品牌,太急的话可能就不对了。

  大概去年9月份我们达成一致,要找一个新CEO,共同找,从10月份开始找,对这个职位感兴趣的人不少,不是外面说的就烫手山芋了没人来弄了,不是这样的。

  毕竟这几年底子打得很好,定得也比较准。当时有大概十几个候选人,都是挺不错的,后来觉得墨斐是最合适的。

  “变成中国的德国人”

     德国的味道。我对墨斐的要求就是你别把我的车变成美国车。

  《汽车商业评论》:墨斐了解中国。

  尹同跃:对,在中国又有业绩,执行力很强。他还有很强的情商,对政府的沟通,对媒体的沟通,对经销商的沟通,对汽车行业的人员还有号召力。跟他本人交流,他很多想法也跟我们一致。

  有人说他去了克莱斯勒也不成功,去了CODA也不成功,但是这其实跟他没关系。大厦将倾,一个人是扶不起来的。

  跟他没关系,到了克莱斯勒,那时候已经发生金融危机,而且他不是核心成员,当时他在亚太区,而亚太区在克莱斯勒占的比例极小,对克莱斯勒本身的影响微乎其微。CODA,他去的时候就是维持,跟他本身的确没关系的。

  确实,墨斐搞通用合资公司多成功啊。